“到2025年,基本建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8月26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安徽省老龄委副主任、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陶仪声详细解读了日前印发的《安徽省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实施方案》。
2020年,安徽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截至202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1146万人,占比18.75%;65岁及以上人口944万人,占比15.4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24个百分点。
《实施方案》包括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三部分内容。
在总体要求部分,《实施方案》强调加强党对老龄工作的全面领导,到2025年,基本建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经过持续努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度体系更加完备,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丰富优质,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预期寿命逐步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在重点任务部分,《实施方案》围绕5个方面提出15项举措。
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到2025年,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300个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公办养老机构入住率超过60%。
“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我省重点将推进老年助餐服务暖民心行动、优化养老服务三级中心运营管理等方式,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让老年人从家门口走到小区门口就能够享受到身边的养老服务。”省民政厅副厅长耿学梅表示,截至目前,全省已建设老年食堂(助餐点)4892个,服务老年人就餐超400万人次。
健全全周期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到2025年,建成1个省级老年医学中心和2个区域老年医疗中心,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超过80%,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所护理院(中心),力争每个设区的市建设1所二级及以上老年医院、康复医院;85%以上的综合性医院(中医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心、站)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标准要求;建成不少于30个优质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100个示范机构、500个示范中心;全省养老机构普遍具备医养结合能力。
在回答央广网记者关于“十四五”时期,安徽省老龄事业发展的具体规划和目标时,陶仪声表示,“十四五”末,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将超过9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月人均保障水平达到180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5%,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全部达标,超过80%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养老机构普遍具备医养结合能力,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招生规模明显增长,所有县(市、区)每年开展一次“敬老月”活动,普遍开展老年法律援助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老龄事业和产业有效协同、高质量发展,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加快健全,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格局初步形成,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提升。
省卫生健康委聚焦解决老年人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加快推进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建设。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省老龄办专职副主任杨绪斌在会上介绍道,安徽将依托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建设省老年医学中心,依托芜湖、蚌埠三甲医院建设省级区域老年医疗中心,此外,将“老年人门诊就医便民服务”纳入省政府民生工程,全省17家省属医疗机构、335所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招聘志愿者7541人,筹措财政资金9060万元。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