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1日消息 老龄人口分布不集中、护理队伍不稳定、城乡养老差异大犹如三座大山挡在养老问题面前。近年来,通州区民政局通过不断完善各项养老工作,创新工作思路,让养老服务体系变得更加健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自己家”就能够享受到便利的养老服务,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让政策落到实处

“截至9月30号,我区共协调减免养老机构租金500万。”北京市通州区民政局养老事务中心主任王东克向记者介绍,自《养老托育服务业纾困扶持若干政策措施》出台以来,他们积极转发落实,为区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协调解决租金困难。同时在疫情期间,定期为养老机构提供防疫物资,协调核酸检测服务,有效保证了养老机构的安全运营。

为了让每一个符合政策规定的服务对象都能够及时地享受到服务,通州区组织社区养老驿站对本区服务对象进行了一对一签约和复查,并按照签约情况提供定期的助洁、送餐、养老服务等上门服务。养老顾问的探访会及时解答服务对象的困惑并协助其办理最新的适用政策。

据了解,基本养老服务对象是指具有本市户籍的城乡特困老年人,低保和低收入家庭的失能、失智、高龄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以及其他家庭失能、失智、重度残疾老年人。目前,全区基本养老服务对象有1.5万人。

智慧养老缓压力

相较于数量庞大且分布不均的养老服务需求人口,通州区的专业护理队伍仅有930人。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王东克表示,每年养老事务中心都会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并逐级发放岗位补贴。除了对护理人员的政策扶持之外,通州区民政局还引进了多种智慧养老系统,打造出了精准化、个性化、专业化的科技助老服务新模式。

2021年,通州区民政局开发了通州智能照护系统,该系统通过手机客户端将老人的健康信息,如血压、血糖、基础疾病情况等输入进去,就可以产生一套有针对性的照护方案。该方案可以同步给老人及其家人和养老机构,进而照护人可以按照建议方案给老人更加科学地照护,同时,该方案也会成为养老机构对老人照护的考核参照标准。

在智能照护系统基层之上,今年通州区又试点了500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王东克介绍到,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是将老人的居所进行适老化改造,并配备智能床垫以收集其生命体征数据,进而实现老人养老“不离家”,将养老服务延伸至老人家里。

“驿联通”创服务新模式

转变服务思路、创新养老模式,是通州区在“十四五”期间推动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质增能着力点之一。政府搭台、市场化运作,“驿联通”成为了全新的起点。

“驿联通”项目充分发挥养老驿站的能动性,让养老机构自己提出运营思路,区里组织专家进行评估评选,对于优秀的方案会给予一定的扶持资金。养老驿站将自己的方案根据自己的特点执行后,试点效果好,再向全区推广。利用这种“创投自造血”模式,不断地提高各养老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运营能力,促进其高质量持续发展。比如助浴服务、睡眠解决方案等都是各个驿站摸索出来的既有市场需求,又有利于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的项目。而今年提出的“时间银行”模式也非常有效地解决了养老服务的人力资源不足问题。他们通过村民之间的互助,来交换照护时间,以此缓解养老照护的人手问题。

王东克表示未来将持续优化完善“驿联通”项目建设,推出更多科学化、精准化的便民利民服务举措,切实让养老服务选择更加灵活广泛,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本文地址:通州区:不断推进养老服务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