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养老预期总体较为乐观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养老预期总体较为乐观

导语

  当下我国已经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各地养老金面临压力等消息在网络上也时不时引起反响,大众普遍焦虑造成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终究会对社会产生影响。因此,了解中国公众对养老生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养老预期总体较为乐观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养老预期总体较为乐观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养老预期总体较为乐观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养老预期总体较为乐观
导语

  当下我国已经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各地养老金面临压力等消息在网络上也时不时引起反响,大众普遍焦虑造成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终究会对社会产生影响。因此,了解中国公众对养老生

  当下我国已经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各地养老金面临压力等消息在网络上也时不时引起反响,大众普遍焦虑造成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终究会对社会产生影响。因此,了解中国公众对养老生活的预期及其可能采取的行动,可以为养老政策、退休政策或相关经济政策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了解公众的危机感及其制度上的根源,能够及时地把握社会心态和中国公众的长期信心。

  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寿命延长,同时加剧了中国养老压力。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到2018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人,比上年增加85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7.9%。社科院发布《大健康产业蓝皮书: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报告》预测,2020年、2030年、2040年、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分别达到2.55亿人、3.71亿人、4.37亿人和4.83亿人,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分别达到0.29亿人、0.43亿人、0.67亿人和1.08亿人。

  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劳动力老化程度加重,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16次提及养老,大幅超过去年,继续对老龄化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且方向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特别提出了“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目标。近几年,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关于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性文件。

  中国老年人口基数大,养老需求大。在国家政策推动下,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不断壮大。2014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仅4万亿元,2018年增至6.6万亿,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8万亿元。

  养老福利公平性、对养老金的满意度和延迟退休政策满意度也与养老生活预期显著正相关。结合不同职业群体的养老预期满意度可以看到,对养老预期非常乐观的群体“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以及“军人”,一般属于工作稳定性较高、养老福利待遇较好、当期收入稳定并能为养老作出储备的职业。除此之外的其他类型职业人群对于政策和福利公平性的追求不容忽视。

  调查还发现,公众对于新型养老概念以及养老模式的了解程度与养老预期显著正相关。新型养老概念一般包括医养结合、以房养老、异地养老、互助养老和智慧养老等;而传统养老模式则包括养老院、敬老院、福利院、老人公寓和护理养老机构等。公众对自身养老预期态度越积极乐观,就越愿意关注和了解新型养老概念和养老模式。同时,我们发现养老预期较低、态度较为消极的群体,在养老模式的选择上会倾向于无论什么情况下都愿意独自在家养老;而养老预期较高、态度较为积极的多选择家庭赡养及居家养老,非常乐观的群体才偏好于选择机构养老。

  总之,当前已有相当比例的独生子女父母对社区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具有一定需求。但由于现阶段多数老年独生子女父母年龄相对较低,健康状况良好、配偶健在,日常生活困难相对较少,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尚未完全显现。随着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父母步入老年,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者的增多,独生子女父母对社区养老服务与入住养老院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养老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发展动力。越来越多智能化技术应用到养老产业中,衍生出了智慧养老产业,物联网和智能化设备将家庭养老、旅居疗养、机构养老等结合起来,可以为老人提供全天候、高效便捷的养老服务。

  智慧健康养老,将通过改变信息交流方式、强化资源配置整合力度、提升服务管理效率等手段,破解现有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的各种“痛点”,给养老产业带来革命性变化。技术赋能,智慧养老前景光明。

本文章与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本文章禁止转载

5G零距离,在线挑选养老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