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一登记中心自开始免费接受遗嘱登记仅10个工作日,已有1000多名老人前往办理登记遗嘱的预约手续,办理日期已经排到11月14日。大多数老人是独自或老两口结伴前来,表示立遗嘱不希望子女提前知道,有的甚至是“偷偷”来的。 老人们不再避讳身后事,觉得遗嘱办妥了才心安,这折射出人们生命观的嬗变以及国民素质的提升。同时老人们不希望孩子过早获知遗嘱内容,免得滋生家庭矛盾。无论子女,还是政府与全社会都该读懂老人们的良苦用心。立遗嘱是个技术活儿,北京老人立遗嘱与子女“背靠背”,既处理了身后事,又不致引发当下家庭纠纷,无疑是智慧之策。但同时也是一种无奈,你懂的。 透过老人提前立遗嘱还看到了中国人财富观的悄然变化。豁达开明、视金钱为身外之物的精神涵养了回报社会的财富观、物质观和价值观,留下的更多是精神财富,是做人的社会责任,也是一种较高的精神境界,值得推崇。外国有比尔·盖茨、巴菲特,中国有杨善洲、陈光标等。特别是吴仁宝那句朴实的名言: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如果将物质财富看淡,立遗嘱的事就会变得轻松自如。 但是,在多元价值观的时代,老人立遗嘱应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影响,充分遵从于自己的内心,体现分配财富上的自主与个性。比如有位梁女士立遗嘱时就提出“同意我捐眼角膜,女儿才能继承遗产”,对这样的公益动机,办理机构应大力支持。 据统计,在遗嘱继承案件中,有将近60%的遗嘱被法院认定为无效。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个性化遗嘱将越来越多,立法层面应作出积极应对。切莫因为老人的个人意愿遭遇法律禁区而无法得到准确的表达。 立遗嘱回避子女还有个启示,政府要从制度层面出台更多的“良法”,既让老年人活着时少烦恼,又能让他们在离开这个世界后不被子女分财产的争吵声打扰。 (来源: 燕赵晚报)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读懂“遗嘱避子女”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