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村留守老人、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养老话题也频繁成为全国两会热点。新余市高新区水西镇桐林村颐养之家在市县指导、乡镇领导、村级主导、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等五方全力配合打造下,在2018年至2020年连续3年被评为全市百强颐养之家,2019年6月承接了全国老龄化养老模式现场会,并成为2020年度第一批“党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省级示范点。
▲桐林村颐养之家。(图片来源:新余水西)
民生和谐 共享天伦之乐
“以前自己在家时,饭菜要在锅里翻炒热上好几天。在这里,餐餐都是热菜热饭,又能和老伙伴们聊天下棋,我每天一起床就要过来,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入家老人黄桂香笑着对记者说。
“帮助村里的留守老人解决好吃饭问题,事虽不大,但真正办到了老人的心坎上。”桐林村党支部书记胡年平如是说。
桐林颐养之家里有12位行动不便的入家老人,70多岁的胡新道已有55年党龄,他主动请缨,承担起每日送饭的任务。桐林颐养之家的管理员胡克军说:“胡新道常说他身体好,每天都是义务送饭。时间长了,老人们的家人过意不去,都要求每人每月出100元辛苦费。”谈到这,胡克军很欣慰,“在这里的老人已经不分你我,谁家有困难都会互相照看和帮助,他们在这吃饱饭,过得好,我就开心。”
桐林村颐养之家自2017年2月27日起运行,入家老人从26人增加到现在的82人,胡克军向记者介绍说:“农村老人习惯了‘自成一套’的生活方式,初期管理时,随地吐痰、垃圾乱扔等现象很难纠正。”如今的颐养之家,已形成老人自我管理为主、村级监督指导为辅、1名管理员+颐养之家理事会的运行模式。胡克军说:“现在有了老人自己内部管理,我们也就省心多了。”
活动室外的老人微笑墙拼成的“福”字,也在这天伦之乐的日子里,为颐养之家增添一份温馨。
▲活动室外的老人微笑墙。
配套完善
建设全能之“家”
一个“完整”的家,光解决吃饭问题是不行的。为了让“入家”老人在颐养之家更有归属感,文娱、餐饮功能逐渐完善,电视、冰箱、直饮水等家电设备也多样起来。
毗邻建设的晓康诊所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也为老人带来贴心服务。晓康诊所为每位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每年为老人进行健康监测,每个季度都开展健康讲座等。水西镇组织人大办主任刘期慧说:“诊所的村医廖永芳对‘家’里的老人身体状况十分了解,时不时会向老人们询问身体健康状况并及时记录。”“医养结合”在桐林村颐养之家得到了真正体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经常组织文娱演出和红色电影展播,也极大地丰富了老人们的精神生活。乡风文明建设有了新阵地,幸福老年生活暖在了心间。
有激励才有动力。记者了解到,桐林村颐养之家为促进老人和谐,营造“家”的氛围,探究出一套积分奖励机制,即每位老人每月都有25分,按照日常行为性质及等级进行扣分或加分。积分结算时便可在晓康驿站领取相应分值对应的生活物品。有了积分奖励机制,遇到点小矛盾,老人们也都不生隔夜气,每天都其乐融融。
在2021年5月扩建活动室时,亲情连线工作室也建立起来,打通了亲情交流的“最后一公里”。据了解,老人亲属可在建立的“亲属微信群”里看到老人的生活照片,亲情连线工作室可供老人进行视频连线,让在外拼搏的子女用手机就能实时了解在家老人的生活娱乐情况,老人也可以随时与子女“面对面”聊天,化解思念之情,感受亲情的温暖。
▲桐林村颐养之家老人餐餐都有热饭热菜吃。(图片来源:新余水西)
党建引领
架起治理支点
让“家”充满温情,还需要基层党组织切实发挥作用。桐林颐养之家依托入家老党员组建党小组,在其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水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贺妍洁向记者介绍:“党员在颐养之家担当作为,带头关爱他人,齐心协力为颐养之家的良性发展贡献力量。”
74岁的“入家”老人黄桂香和78岁“入家”老人胡思国,在政府的“拆三房建三园”工作中,主动带头拆除了自己的“三房”。“将老人照顾好了,儿女舒心了,社会关系也就更加和谐。”贺妍洁颇有感触地说,“老人中有了‘带头人’,党建工作也能通过颐养之家辐射到基层,架起党与群众的沟通桥梁,也撑起我们社会治理的支点。”
桐林颐养之家作为水西镇颐养之家的模范之地,不仅让老人们在“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也为乡村治理建立了一个处理通道。
“比起真正的养老,我们做得还不够,”高新区党工委委员、水西镇党委书记严黎说,“下一步,我们还将从细节入手,以‘爱此家如己家,视老人如父母’的态度,继续立足长远,把‘党建+颐养之家’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做实,以此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桐林村颐养之家室外墙绘。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