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做完核酸后,我等电梯上楼的时候,看到旁边的标签:少乘电梯多登楼,健康节能样样有。我犹豫了一下,果断选择登楼。

这并不是因为我是环保主义者,我这么做是为了自己的健康。我今天选择登楼是因为年过三十后越来越感觉健康的重要,身体却开始走下坡路,想健身却没有时间,忍了又忍,终于在登录和电梯中选择了登楼。

个人养老金的推出在我看来也是一样的,这个需求一直有,我们却不愿意推,现在推,是因为实在撑不住了。

一、形势非常、非常严峻

1、人口形势很严峻。目前我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到 1.9 亿人,占总人口的 13.5%。当前老年抚养比已上升至19.7%,社会养老负担持续加重,且未来的人口老龄化会加速,现行养老保险制度面临严峻考验。

2、养老保险基金亏空严重。2020年当年养老保险基金盈余率断崖式下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人均累计结余也一改往年增长态势,跌至五年前水平。

扣除补贴后,2018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当年结余0.07万亿元,2020年养老保险缴费收入与基金支出从全国加总数上缺口将达到1.33万亿元。

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盈余率看,2020年仅有六个省份为正值,即当年养老保险收入大于支出,收支最严峻的辽宁养老保险盈余率为-42.9%。

现有的养老保险基金运营不可持续。

3、养老结构畸形。世界上通行的养老体系靠三根柱子支撑:基本养老金,即社保养老金;企业(职业)年金,目前我国的现状是只有效益好的企业才有企业年金,机关事业单位才有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主要包括个人储蓄型养老金和商业养老计划

我国第二支柱覆盖面低,第三支柱必须大力支撑,减轻第一支柱的压力,让第一支柱专注“基本的社会兜底服务”:米面粮油等,要吃海鲜、进口水果,保健品的,请加大第三支柱投资。

当前我国第三支柱仍处于建设初期,此前已试点包括银行系(养老理财)、保险系(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公募系(养老目标基金)等金融产品。目前我国养老金三支柱合计规模9.3 万亿元人民币,占 GDP 的比例仅为 9.2%(同期美国180%)。

二、第三支柱怎么搞?

在美国,401(K)和IRA是主流的两种退休养老计划,前者是美国的私营企业退休金计划,企业发起设立,员工自愿参加,由企业和员工按一定比例共同缴纳,账户享受延迟缴税优惠。

后者是美国的个人养老金账户,政府发起,居民自愿参与的退休储蓄计划,账户同样享受延迟缴税优惠。

”对标海外个人养老金发展历史,美国IRA、日本iDeCo等制度的建立,为居民资产配置提供了更加完善的配置渠道,也为资本市场带来稳定长期的投资资金。以美国为例,当前第三支柱(IRA+商业年金)规模已达14.7万亿,贡献养老金总额的39%;居民资产配置中,保险和养老金占居民总金融资产约20%。

我国当前的社会财富主要是钢筋水泥,国家搞基金,居民买房子,一搞以一辈子,资产配置极度不平衡,不健康的配置必将产生相应后果。

房地产行业的恶性发展,让很多人把一生的主要收入全部一次性消费再来奋斗期,并在收入最高的时候加杠杆买进大HOUSE,丝毫没有考虑到可能的失业和宏观经济波动。这样的财务安排稍微风吹草动就是灰飞烟灭,岂能埋怨他人?

我仔细阅读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我们个人养老金的定位是: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相衔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主要内容: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实行完全积累。每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上限为12000元,并享有税收优惠政策。个人养老金账户资金可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

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由参加人在符合规定的商业银行指定或开立,资金账户封闭运行,其权益归参加人所有,除另有规定外不得提前支取。

三、重点提醒几个点

1、收益问题。从形式上看,我们的个人养老金和美国的IRA,是一种退休储蓄计划,重点是强制储蓄,专款专用,我个人判断,从投资属性看看不会收益太高。

那么收益率是多高呢?参加人可以用缴纳的个人养老金在符合规定的金融机构或者其依法合规委托的销售渠道(以下统称金融产品销售机构)购买金融产品,并承担相应的风险。

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资金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的满足不同投资者偏好的金融产品,参加人可自主选择。

可见,所谓的个人养老金是个资金账户,账户购买什么金融产品由自己决定,那么购买不同金融产品最后的收益率也是不一样的。而且“承担相应的风险”,也就是说,不保本,不承诺收益。

这里说明一下,社保是个人交钱+公司交钱,由社保基金统一投资运作,而个人养老产品是用自己的钱,自己投资,自己承担风险和收益。自己投资的金融产品是经国家相关部门审核的银行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产品、公募基金、储蓄存款等。其本质是一个强制储蓄。理论上我自己做投资就好了啊,我干嘛多一道手续,先给个人养老金账户充值,再去投资,如果要这样做,只能因为一个原因:税。这是它的优势,其他我没发现明显优点。

2、财产可继承。参加人死亡后,其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中的资产可以继承。

3、不是完全免税的,大概率是有税收优惠。参加人应当指定或者开立一个本人唯一的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用于个人养老金缴费、归集收益、支付和缴纳个人所得税。

四、我想说的话

1、什么才是好的养老计划呢?

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持续性好,不可以中断;稳定性好,不可以亏损;专属性好,专款专用;流动性好,固定时间领取现金,必须是现金;终身最好,这样防止养老风险。最后一个就是可选项,是要固定现金流金额,还是说逐年递增的现金流。

2、投资者对于保险的认知

关于养老金,做投资的有两个最大的问题:

第一,能跑得过通胀吗?我觉得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速逐步放慢,国债收益率也会下降,整个国家的投资收益率都会下降,中长期看,通胀率和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挂钩,除非不要命了发行货币,不也不一定有用,比如日本,负利率都没用。

另一方面,未来永远是未知的,我们做养老金可以改善未来生活,但是要解决未来的一切问题,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好像也不太现实。

第二、我定投指数基金不香吗?这里要区分投资和理财,投资是为了实现资产的增长为主要目标,那么股权资产更合适,理财是对整个现金流的规划,要的是稳健,是现金流。

如果定投指数基金的观点是有效的,请回答:你身边有多少人定投指数基金赚钱了?有多少人可以坚持二十年、三十、五十年?你见过多少人在70岁以后还具备投资能力的?为什么银行的理财产品会有人买,为什么会有人在银行大额存款?要知道,现在大额存款的利率连3.5%都不到了,还是单利,优秀的养老年金可以达到10%!

3、现在是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最好时候

有报道称,近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召开会议,鼓励中小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下调10个基点(BP)左右。

如图是我和一家大型保险公司产品经理的对话,从监管层对保险的约束看,未来利率大概率维持较低水平。

2021年年底4.025%的长期储蓄险被消灭了,现在经济受到重大冲击,保险公司投资端收益不乐观,我隐隐感觉到3.5%预定利率的产品今年也会被消灭。

总结一下就是三句话:国家喊你自己养老;养老保险的价值不是股权资产可以替代的;现在正是买养老年金的好时机。

3、前路未知,斩浪逐行

今天和一个朋友微信聊了很久,他对现状和未来都很悲观,觉得未来的通胀不可控,买保险不能保证真的一生平安。

我自己是一个保守的乐观主义者,我做的投资都很保守,比如不是龙头企业不投,股息率不够不投,护城河不够不看,市盈率太高不买等。我总是为未来做最坏的准备,但是心里却相信一代比一代强,未来一定比今天强。

目前国内能刚兑的就三个:国债、商业保险和50万以下的银行存款,银行理财啥的早就不是刚兑了,现在的个人养老金也是有亏损风险的,公募基金的德行我也看不上。

从中长期看,通胀和GDP增速挂钩,应该是比较低,如果发生恶性通胀,那么经济就崩了,持有现金、股票、房地产、国债和保险,其实没有区别。

未来是未知的,我们只能在现有环境、现有条件、现有认知下做好应对,未来可能比我们想得好,也可能更差,那是我们需要接受的。人生就是如此:去做,然后接受。

我对普通人的建议就是:好好上班,提高技能、适当消费、多储蓄多投资。买指数基金,买商业保险,打疫苗,遵纪守法。

投资有句话:悲观者总是正确,乐观者赢在最后。希望我们的未来也会更好。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大时代!事关你我,个人养老金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