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雷 中国乡村振兴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享受人口红利的同时,也逐渐开始承受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在广大农村,养老问题的不断突显,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如何破解农村养老问题?调研、采访期间记者发现,河南多地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意义。

当地的文艺团体主动到洛阳市嵩县城关镇朱村助老服务站慰问演出。于翔摄

明确出发点扎实做工作

在洛阳市洛宁县兴华镇沟门村,临街墙上“沟门村助老服务站”的标牌,把记者引到一个不大的院落。上房的娱乐室里,几个老人正在打牌——有的在抓牌,有的在当“参谋”。一旁的长沙发上,还有几个老人在一边吃零食一边聊天。院子不大,但划分了娱乐区、休息区、就餐区、助洁区,各区域都根据需要配备了电视、空调、冰箱、消毒柜等。服务站负责人告诉记者,服务站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是由村集体回收的民居改建而成,目前服务对象23人,共有9名60岁以上老人长期接受养老助老服务。

在长椅上聊天的人中,杨喜菜老人显得最为快活。助老服务站有多种选择,可以选择三餐,也可以只选中午一餐,他是只选择中午一餐的,他告诉记者,自己对助老服务站非常满意:“以前在家总觉得自己帮不上忙、碍事,现在来了服务站,老年人多,大家又有共同的话题,还有专人做饭,又热乎又新鲜,可中咧!”目前,老人来到助老服务站已经两个月了,早饭后从家里溜达过来,和其他老年人一起聊天、打牌,或者是进行其他娱乐活动,中午在服务站吃一顿饭,晚饭前再溜达回去。这样,每天一个来回还能走1万多步。他说自己到助老服务站来是“一举两得”:和老伙伴们在一起心情好,每天1万多步的运动还让他的身体硬朗了很多。

在洛阳市嵩县,记者还参观了城关镇朱村助老服务站,该服务站利用闲置幼儿园升级改造而成,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设施也更全,如娱乐学习方面,就细分了影音室、棋牌室、阅览室,还有室外的健身器材区和长椅休闲区。谷留章是一位孤寡老人,今年已经87岁高龄,吃住都在服务站里。他告诉记者,服务站不但提供一日三餐,有专人帮助洗衣、理发、洗澡,还定期组织检查身体。他每天在服务站和其他老年人下棋、打牌、聊天,很开心。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各地都把对老弱病残弱势群体的有效保障,当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具体措施,可以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兜底保障;同时,做好农村养老,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他们的子女在外就业的后顾之忧,工作上更易出成绩,收入上也能有提高。嵩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县推进农村养老已释放300余户600余个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均实现增收3万余元。此外,通过农村助老服务站建设,还可以安排公益岗位。嵩县已从监测户、脱贫户中选聘管理服务人员77人,由人社部门纳入公益岗位管理。

因地制宜的服务模式

养老助老要符合老人的实际需要。

濮阳市范县濮城镇后三里店村老人董福顺原来独自居住,但又不愿到乡镇养老院。该县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自愿、社会参与”的原则,整合社会救助、危房改造等政策资金,将特殊困难群众宅基地进行置换,在村内集中建房,并要求做到“四有四通”,即有厨房、有卫生间、有卧室、有客厅,通水、通电、通路、通有线电视等。由于新居可以“拎包入住”,又能和老乡亲在一起守望互助,他就主动搬了进去,董福顺说:“我从穷家破院搬到这新房新院,这里工作人员还组织我们跳广场舞,拉家常,天天可高兴呀!这里一共8户,8个老人住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照应,在这儿住着比在家能强100倍呀!”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重度特困人员托养中心里,工作人员在为老人梳头发。

探索农村养老较早的濮阳市认为,“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是老年人的重要精神需要,因此要保证老人能够相互交流慰藉,集中居住人员通过特殊的“朋友圈”进行交流互助,消除了内心孤独。目前,该市已探索出“邻里照护、日间照料、居村联养、集中托养”4种较为成熟的模式。比如“邻里照护”,是针对重度精神、智力和肢体残疾老人的差别化需求,以家庭为单位,安排其亲属或邻居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护理;“日间照料”,主要是为了解决重度残疾老人因家人务工,白天难以得到生活照料的难题而进行的日间托管等。

河南省范县托养中心内服务人员正在为老人检查身体。

不仅如此,濮阳市还在“居村联养点”引入藤条编制、蔬菜分拣、手工制作等简单易上手的基础产业项目,让独居困难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家门口就业增收。范县杨集乡刘辛店村的独居困难老人刘洪合,每天能挣到四五十元,这让他十分高兴,他说:“在这儿住着,不仅有人说话、聊天,还能挣到零花钱,俺觉得俺是最幸福的人,还得感谢党的政策好啊!”

周口市太康县也较早地关注农村养老问题,该县推行“集中供养、居村联养、社会托养、亲情赡养、邻里助养”的“五养模式”与濮阳市较为接近,其中“社会托养”是针对失能、半失能和身体有慢性病的特困老人而创新开展的,主要形式是利用公立医院资源,把医疗养老结合起来。太康县全县有29家医院参与社会托养,其中县级公立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22家、民营医院5家。

探索政策资金保障

农村养老的政策和资金如何保障?河南各地也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太康县出台相关文件,要求民政、卫健、乡村振兴、财政、发改、医保等部门齐抓共管、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做好养老工作。该县的集中供养点为乡镇敬老院,该县要求,由县财政投资在每个乡镇新建或改扩建一所能容纳100人以上的敬老院。而对新建或改建的居村联养点,该县要求在验收合格且正常运营之后,按每入住1名特困人员1万元或1.5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对建立医养结合托养点,每接受1名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县财政一次性补贴3000元。

嵩县则是按照“财政投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缴一点”的方法筹措建设运营经费。比如,对验收达标的养老服务站补助1万~3万元建设经费,入住人员每人每月补助100元服务费。此外,该县还明确,特困供养对象可免费入住,每月还发放零花钱80元;低保、脱贫户、重残老人实行政府补贴与个人交费相结合,每人每月交费300元;对特别困难的老人全免费。同时根据老人付出劳动情况,适当减免入住费用。洛宁县的模式与嵩县有很多相似之处。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农村老人利用日间照料点的健身器材健身。

在养老服务的具体工作上,河南各地也都制定了具体措施。比如太康县的相关管理细则、管理办法,就要求实施养老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实行五星级管理,定期督查,奖优罚劣,促晋位升级。嵩县则具体要求,农村养老服务要做到“五个一”:一天三查看、一周一洗澡、一月一清洗被褥、一月一理发、一年配发两季衣服。同时,该县还要求落实封闭化管理、门口设置卡点防疫、入住老人全面体检,与老人、家属分别签订安全责任承诺书,与镇卫生院建立联合防疫管护等措施,确保入住老人能安全生活、颐养天年。洛宁县则要求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基础体检、康复护理等医疗服务,定期开展医疗咨询、法律咨询、保健讲座等活动,经常性组织老年文体活动、比赛等,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国是一个讲究孝道的国家,农村养老的扎实推进,还带动了社会各界也主动奉献爱心、捐款捐物。此外,还有医生义诊、宣传队演出、学生义务劳动等,凝聚起向上向善、孝老爱亲的正能量,也让社会更加和谐、温暖。记者在嵩县朱村助老服务站采访时,就正好碰到镇上的业余演出队前去慰问演出,丰富多彩的节目让老人们乐得合不上嘴。

享受各种形式养老服务的老人获得幸福感的同时,他们的子女在接受采访时也都表示感谢政府替家庭分忧,让他们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大家都争着替父母交养老服务站那二三百块钱呢,因为太值了!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河南的衔接答卷| 农村养老,河南多地的“抢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