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发的文章《浙大一位老教授被折磨得尊严都没了,还敢相信老伴一定会老来伴吗》一文(关注后可看到),引发网友广泛关注和热议。
这里先交待一下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后续的一些情况。
老教授与前妻育有一女,父母离异时她才几岁大,一直跟着母亲在西安生活。
直到她10多岁时,老教授生了一场重病,母亲才叫她联系上父亲,并且见上了一面。
后来虽然一直都有联系,但因为工作忙以及孩子还小等原因,平时很少来看望父亲,只是偶尔到杭州出差,才约父亲见上一面。
老教授有个养子40来岁,可能也没怎么尽到照顾父母的责任,以至于老教授发生这种惨不忍睹的情况也不得而知。
老教授从急诊转到呼吸内科普通病房后,养子来看望他也只呆了10来分钟。40多年了,她的女儿也是第一次见到父亲这个养子。
老教授因为受到了太大的刺激,导致意识有时候还是模糊,连自己的女儿也认不得。
她女儿介绍说,她父亲是一个特别不愿意给人添麻烦的人,有什么事情总是一个人扛着。
她还听父亲说过,他以前总觉得,老伴没有其他亲人了,孤苦无依,自己有照顾她的义务,所以,这么多年一直就这样忍受着。
没想到她会这样对待自己,现在可忍受不下去了!
从老教授这种悲惨的遭遇,结合网友的讨论,对于“半路夫妻”和养老问题有下列这些思考:
1、如果两人再婚的话,双方彼此之间必须要有全面而透彻的了解,更要有深厚的感情作铺垫。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够共同生育一个孩子,有一个感情纽带,形成三角形的稳定性,就再好不过了。
很多网友认为,老教授的遭遇,可能这方面也是一个缺陷,虽然有一个养子,效果是不一样的。
所以,造成夫妻间长期感情淡薄,甚至各过各的,如同陌路。到老年也没办法做到相互扶持,互相关心,谈何幸福?
2、对于空巢老人,子女应当经常去看望父母,至少保持与父母有电话联系,了解和掌握父母的生活和健康状况。必要时及时提供帮助,或者寻求社区、邻居等协助。
3、原工作单位的社团、工会等组织,应当给本单位退休的空巢老人登记在册,定期上门或者电话慰问,关心和了解他们的健康和生活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作出妥善处理。
4、目前,有很多地方的空巢老人,自筹资金,自行组织抱团养老,互相关照,甚至自己搞种养,自给自足。值得参考。
5、建议民政、妇联、工会、共青团、志愿者协会等政府部门和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退休老年人进行体检和一些社会活动。尽可能给老年人创设一个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以活跃身心,提高生活乐趣和健康水平。
6、有条件的地方,建议政府在社区设立老年人活动中心,定期举办一些琴棋书画之类的文化活动。
7、由于过去独生子女比较多,子女在养老问题上负担比较重,通常一对夫妻要赡养4个老人。
因此,在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地方,建议政府设立社区老年人饭堂,给他们提供健康营养的饮食,免去他们的生活之忧。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