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目前世界范围内普遍采用什么样的养老模式?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各国普遍采用三支柱养老模式。在全球老龄化趋势加剧,部分国家养老体系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世界银行在1994年出版的《防止老龄危机——保护老年人及促进增长的政策》一书中,首次提出退休保障的三大支柱模式:
1)“第一支柱”为公共养老金计划,即由政府主导并管理,旨在建成强制实施、覆盖全民的养老体系;
2)“第二支柱”为职业养老金计划,是由雇主发起设立,并由私人进行托管的完全积累制计划;
3)“第三支柱”为个人储蓄计划,由个人自愿进行储蓄或保险,并由政府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
2005年,世界银行在其出版的《21世纪的老年收入保障――养老金制度改革国际比较》一书中,将原有的三支柱模式扩展到了五支柱模式,但是各国的现实情况与实施进展各有差异,目前各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主要采取三支柱模式,每一支柱具体的投资运作模式各有不同。
Q2 我国养老三支柱发展现状如何?
我国养老三支柱体系已基本建立,但发展极不均衡。我国目前已经建立起了由政府强制执行的一支柱全国社保基金、由企业组织的二支柱企业(职业)年金以及由个人自行安排的三支柱商业养老金共同组成的养老体系。截至2021年,我国一、二、三支柱规模分别约为6.31万亿元(占比58.75%)、4.43万亿元(占比41.25%)、6亿元(占比0.01%)。第一支柱已达到广覆盖水平,第二支柱参与主体有限,第三支柱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及占比极低。
一、第一支柱∶广覆盖+费率下调,增长空间有限
截至2022年3月,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3 亿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度收支规模达12.6万亿元,累计结存超过6万亿元。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 2020 年11月1日,我国16岁以上人口数 11.43 亿人,以此为基数计算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为90.1%(未剔除在校学生),已达到广覆盖水平。
2019年4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大幅下调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率,将单位缴费比例高于 16%的降至 16%,导致未来该部分征缴收入将减少。同时 2020 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同比下滑 7.63%,为近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主要由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同比下滑所致,因此我国养老金第一支柱增长空间有限,且目前负担较重。
二、第二支柱:覆盖率有限
截至2022年3月,我国参加企业、职业年金的职工人数达7200万人,积累基金4.5万亿元,补充养老作用初显,但整体覆盖范围相当有限:
1)企业年金覆盖率低且规模增速放缓。截至 2021年,我国企业年金规模为 2.64 万亿元,占第二支柱总规模的59.60%,但因中小企业难以承受企业年金带来的成本负担,我国目前企业年金覆盖率偏低。截至 2021年,共有 11.75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与职工 2875.24万人,仅占城镇总就业人口的 6.15%。同时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自 2012年增速上升至 35%之后,开始逐年放缓,2019年起虽略有回升,但仍低于2012年。
2)职业年金 2018-2021年复合增长率达54.01%,但其覆盖群体有限。截至 2021年,我国职业年金投资规模为 1.79 万亿元,2018-2021年复合增长率达54.01%,占第二支柱总规模的40.40%,但职业年金仅覆盖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覆盖群体有限。
三、第三支柱∶规模尚小,但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自 2018年个税递延养老保险试点以来,截至2021年10月累计保费收入仅为6亿,在三支柱中占比极小;参保人数5万余人,占2021年城镇就业人员数的比例也几乎为零。但根据第二支柱职工参与意愿经验来看,我们认为未来随着政策不断改进,税优力度不断加大,新产品相继出现以及二、三支柱实现相互结转,其发展空间广阔。
Q3目前我国第一支柱承压较重,其发展遇到了哪些瓶颈呢?
从现存问题来看,基本养老金的突出问题是统账结合下个人账户空账现象较为严重。我国实行的是以现收现付制(社会统筹)兼具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的统账结合模式。制度设计下企业缴费统一支付退休一代,个人账户缴费在退休后仍归于个人所有。但在实践中,个人账户未能实现其应有的个人支配权和管理权,由于制度转型、权责不清等原因,加之我国社会养老金制度代际转移问题突出,个人账户被挪用以弥补转制成本,个人账户空账问题严重。
风险提示:政策进展不及预期,经济整体下行,利率加速下行。
发布日期:2022-05-05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