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73”格局下,养老问题正从“家事”上升为“国事”。

7月8日,中国平安举办康养战略开放日,就如何破解中国式养老难题、助力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健康发展、合力共建中国式养老解决方案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平安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峥在会上表示,总体来看,我国的养老事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供需不平衡的现状依然突出,亟需更多市场化力量的介入,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支持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在这些力量之中,保险业具备入局的天然优势。而平安也正投身其中,积极探索中国式养老之路。

国内养老服务供给端仍然存在较大缺口

在中国,养老已形成"9073"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这种养老格局使得养老的多重困境也逐渐凸显。

杨峥表示,从家庭构成看,随着中国的家庭单元越来越小,仅靠个人和家庭越来越难以支撑养老压力。从供给角度看,国内养老服务供给端仍然存在较大缺口:一是需求增长趋势明显,但行业供给不足;二是养老社区管理良莠不齐,高品质康养项目稀缺。“此外,根据我们的调研,老人普遍存在着养老资源焦虑、财富焦虑等心理困扰,也往往担忧健康误导、就医问诊困难等潜在情况。”

今年初,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要求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

养老将由生存必需型向享受型、发展型、参与型转变

客户的需求和痛点,正是市场供给的着力点。尤其在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呈现分散化竞争的格局下,养老市场的发展需要规模更大、资金更集中、服务更专业的市场化力量介入。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指出,新时代的新养老将由生存必需型向享受型、发展型、参与型转变,人们普遍面临“养老钱从哪儿来”“养老服务谁来提供”“健康支撑体系如何构建”三大问题。对此,市场和社会应当积极发挥资源配置作用。保险公司凭借在确定资金给付、高品质服务供给、综合健康管理打造上的相关优势,将扮演重要角色。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锁凌燕分析称,高质量的养老保障体系,离不开有效的养老服务体系支撑。一方面,行业要持续优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当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在保险产品、养老服务、健康支撑体系等方面已经做出了有益探索。凭借在医疗健康领域积累的近30年经验,中国平安很早就切入养老赛道,目前已形成“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端康养”“保险+健康管理"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本文地址:平安人寿董事长杨峥:国内养老服务供给端仍存较大缺口,保险业具备入局的天然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