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威海市成功争创2022年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获批中央补助资金5343万元,数额在全国42个入选地区内位列第四,在全省位居首位。
据悉,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主要用于支持地方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以及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机制等,对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积极申报该项目,威海市民政局会同市财政局,围绕工作基础、重点任务、制度机制、资金使用、亮点特色等方面认真准备并上报了申报报告,最终北京西城区等42个地区被评为2022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威海市位列其中,获批中央补助资金5343万元。
本次威海市成功获评社区居家基本养老服务提升项目,是继2016年获评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以来,在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又一次突破。近年来,威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坚持“三力齐发”“三式联动”“三化同步”,着力完善制度体系、优化保障措施、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品质,积极构建起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功能完善、服务优良、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三力齐发”
构建社区居家养老基础体系
制度体系持续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连续5年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推动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城市社区食堂、农村老年餐桌建设指导意见》等系列政策及20余项配套文件,打造“城市十分钟、农村二十分钟”养老服务圈。
资金投入持续增长。市、区市设立养老服务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50%以上福彩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发展,扶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培育、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长期护理保险、护理型养老机构转型发展等项目。
服务设施持续增量。截至2021年底,全市建成养老机构160处,养老机构床位总数38366张,其中,护理型床位21360张、占比为55.7%。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委托经营等途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通过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促进全市养老机构社会化改革。目前,全市养老机构社会化率达到95.6%。推进“机构-社区-居家”融合发展的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开展既有、新建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工程,小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到100%,建成65处街道(镇)综合养老服务机构、297处城市日间照料中心、430处农村幸福院。
“三式联动”
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创新“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建设威海市养老服务中心(虚拟养老院)项目,以6012349信息平台为依托,整合各类养老服务资源,为居家老人提供紧急救助、生活照料、助餐送餐等200多项便民服务,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21万入网老年人按户免费赠送话机,并每月每户补贴10元话费。十年来,平台共受理各类服务事项450余万件,提供上门服务50余万次,日呼叫量3500余次,实施紧急救助485例,发放防走失手环4万余只。
创新“嵌入式”微型机构服务模式。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日间照料设施升级,打造社区、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社区养老服务品牌。在部分区市试点建设家庭养老床位,目前已建成155张,由专业养老服务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浴等服务,计划出台《威海市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对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进行规范,提升居家照护服务水平。鼓励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建、扩、改、转等方式,打造37处集中医药治疗、养老服务于一体的社区医养结合机构。
创新“基本化”居家上门服务模式。全面实施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将低保、城乡特困人员、重点优抚对象、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等老年群体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畴,每月提供30-60小时的居家养老服务。
“三化同步”
构建社区居家养老多元发展体系
坚持标准化规范建设。以省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为抓手,积极推进居家养老信息平台标准化建设,制定362项服务标准,逐步实现社区居家养老领域管理标准化。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消除养老机构安全生产隐患,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坚持示范带动,威海市居家服务呼叫中心、山东万福苑养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光大汇晨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荣成分公司、文登区瑞云祥康养中心获评2021年度全省养老服务标准化示范点。
坚持专业化培养培训。指导市内4所职业技术院校设置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招收学员超过200人。连续多年实施千名护理员免费培训工程,全市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定期举办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建立养老护理员岗位补贴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市级最高给予1万元一次性补助。持续开展养老服务领域“威海和谐使者”选拔工作,对养老服务行业具有突出贡献的人才授予和谐使者称号,并发放市政府津贴,加强示范带头作用,切实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多样化农村养老模式。通过综合施策、创新手段、打“组合拳”的方式,创新性构建“党建+”“信用+”“互助+”“产业+”“慈善+”多模式协调发展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探索出农村养老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党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基层党建引领农村养老发展,村级成立以党支部为核心的领导小组,构建党员先锋志愿服务体系,推进农村养老工作。其中,乳山市成立601个以党支部为核心的互助养老服务领导小组和3000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建成幸福餐桌111处。“信用+”:通过信用管理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对参与支持农村养老的志愿服务行为、捐赠款物行为给予“海贝分”信用加分,广泛调动爱心企业和个人参与为老敬老服务的热情。以荣成市为例,对参加“暖心食堂”服务的志愿者,给予双倍信用积分,有效调动志愿者参与食堂服务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共建成507家暖心食堂,覆盖全市65%的村居,成立近400支“巧厨娘志愿服务队”,为1.5万名80周岁以上农村老人提供免费午餐。“互助+”:探索“睦邻互助+”农村养老模式,引导本村有能力的低龄老年人,组建互助服务队,为本村高龄、独居等老人,提供助餐、探视等服务,成为农村养老服务队伍的有利补充。文登区试点打造睦邻互助积分养老服务体系,建立“邻里—村—镇街—区级指挥中心”四级网络服务平台,推进睦邻互助点与幸福餐桌、孝善基金、信用体系、居家服务等相融合,形成以睦邻互助点为中心,多功能辐射的“睦邻互助+N”养老服务新模式。目前,文登区已建成睦邻互助点55处,参与养老服务的睦邻互助员260余人、志愿者1200余人,服务老年人3.9万人次。“产业+”:将农村养老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积极引导各村立足实际,寻求主打产业,探索实现“一村一社”“一社一品”,努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为农村餐桌等养老服务长效运转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在乳山市先行试点“产业+”模式,601个村党组织已全部领办合作社,现有种植养殖、花卉育苗、光伏发电等各具特色的领办发展模式和产业经营项目480余个,今年乳山市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可带动村集体增收2728万元。“慈善+”:鼓励各级成立慈善基金,完善慈善捐助平台方式,加强孝老敬老宣传,广泛调动社会爱心力量。荣成市设立“市-镇-村”三级捐赠平台,先后组织了“金秋五个一”“我为群众办实事-暖心食堂行”等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募捐款项达1000多万元。文登区设立“孝善基金”,探索睦邻互助点+孝善基金模式,每年从慈善捐款中拿出10%,专门用于睦邻互助点和幸福餐桌建设运营,积极发动企业进行爱心捐赠。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郑莉 通讯员 秦帅 报道)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