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今年建成550多个老年食堂(助餐点),让老人在家门口吃上“暖心饭”——老年助餐服务温暖老人幸福“食”光
8月18日,寿县红星社区老年食堂正式启动运营,古城老年人就餐再添新去处。
红烧肉、红烧仔鸡、家常肉丝、清炒豆角……接近中午时分,记者在现场看到,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已摆放完毕,荤素搭配适宜,菜品可谓丰盛。“社区食堂环境整洁,价格合理,饭菜可口,符合我们老年人清淡的口味,在这里吃饭省事又省心。”前来就餐的王大妈说。
为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寿县利用闲置国有资产改建成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可容纳60多人同时用餐,集就餐、书画阅览、棋牌娱乐等多功能的老年助餐食堂,有效扩大老年助餐服务供给。同时,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户籍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根据年龄结构层次、经济困难程度等情况适当给予就餐补助,让老年人愿意吃、吃得起。
据悉,我市60周岁以上人口约为63.7万人。市民政局牵头在全市开展了独居、空巢、留守等困难老年人的信息摸排,确定了全市老年助餐服务供给能力满足不少于12万老年人的就餐服务需求。
小食堂,大民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市民政局作为牵头部门,立足实际、强力推进,力求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我们制定了‘打基础、再提升、后完善’三步走工作计划,有序推进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市民政局主要负责同志告诉记者,2022年为“能力建设年”,目前在全市已建成550多个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助餐服务供给能力满足不少于12万老年人的就餐服务需求;2023年为“建设提升年”,新增城市老年食堂(助餐点)不少于87个,新增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不少于84个;2024、2025年为“优化服务年”,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均衡、方便可及、多元主体参与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
在推进老年食堂(助餐点)建设中,我市坚持先急后缓、量力而行,城市社区按照10分钟就餐服务圈合理布局,农村优先在留守空巢独居等老年人多、居住比较集中的行政村或自然村布点,把食堂建在老人“家门口”。同时,拓展助餐模式,推行“养老服务中心(站)+助餐”“餐饮企业+助餐”“物业服务+助餐”“机关(事业)单位食堂+助餐”“敬老院食堂+助餐”“中央厨房+助餐”“公益慈善+助餐”等7种老年助餐模式,努力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为确保老年食堂(助餐点)规范运行,市民政部门规定,老年助餐服务机构至少应提供午餐服务,有条件的可提供早、晚餐服务,年度开放时间不少于300天(疫情防控等特殊情况除外)。老年助餐服务机构应制定食谱且每周更新,有条件的可提供老年营养餐。老年助餐服务机构严格落实“六公示”制度,将食品经营许可证、健康证、收费价格以及对老年人的优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承诺书、服务(投诉)电话上墙公示。
“为让老年人吃得起、吃得好,我们在助餐企业对老年人优惠的基础上,对60至69岁、70至79岁、80岁以上的老年人,政府分别给予每餐1至3元就餐补贴;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中的老年人,每餐补助3元。补助不可叠加使用,每天限补助1次。”市民政局主要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为方便老年人就餐,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有助餐需求的,持身份证前往老年助餐机构,通过签字、记账等方式进行用餐记录,从而享受助餐优惠。下一步,计划建设老年助餐综合监管平台,实现统计、结算、管理等信息化,实现区域内通用,提升老年助餐服务信息化管理水平,确保老年助餐服务“暖胃”更“暖心”。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本文地址:安徽:老年助餐服务温暖老人幸福“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