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441.6万,占总人口的20.2%。北京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以老年用户为主体的“银发经济”也在加速崛起。
在此背景下,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养老产业都面临着发展新机遇。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9月1日,北京银行、北京人寿、北京康养集团、《中国银行保险报》联合举办首届北京养老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与会嘉宾围绕首都养老产业生态共建,探索首都养老金融事业创新发展。
把握“银发经济”机遇
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确立了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养老制度框架。5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和促进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的通知》,明确支持银行保险机构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并规定了基本标准和原则。另外,各地区也相继出台了发展养老金融、推动金融服务适老化改革等相关举措。
“一系列政策红利,让养老发展插上了金融的翅膀,装上了创新的引擎,养老金融的创新发展未来可期。”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维久表示,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专业化、市场化的养老需求快速增长,以老年用户为主体的“银发经济”在加速崛起。
与此同时,发展养老金融也是完善社会保障的题中之义。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社会保障面临的考验首当其冲。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柱独大”“二柱短板”“三柱滞后”。
“第一支柱的替代率过高,既加重了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也制约了第二、第三支柱的发展。”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市老龄办常务副主任,市老龄协会党委书记、会长王小娥认为,发展养老金融是完善老年保障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也认为,我国要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多支柱养老金可以夯实应对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即通过基金投资收益的“市场红利”来替补消失的“人口红利”。
创新产品修炼“内功”
发展专业化的养老金融是顺应养老市场发展、增加养老保障供给、提高国民财富的重要方式。不过,由于我国养老金融起步较晚,当前养老金融产品品类还不够丰富。
中国银保传媒党委委员、总经理杜增良表示,长期以来,我国养老金融市场需求大,但优质供给不足,市场潜力未得到充分释放。要实现供需之间更好对接,需要金融业聚焦百姓迫切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金融产品及服务类型。
赵维久表示,迈入新发展阶段,首都金融业应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不断加强工作创新,持续提升服务能力,立足本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和养老需求实际,针对不同养老服务形式,积极探索创新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产品,提供广覆盖、多样化、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在郑秉文看来,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覆盖范围应该是“正规就业+灵活就业+退休人员+非就业等特殊群体”。“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比例越来越大,这些人员往往没有雇主。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也适合这个群体。”
共建首都养老“生态圈”
当前,针对养老产业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等特点,亟须金融机构发挥金融优势、创新金融产品,持续探索融入养老“生态圈”。
北京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光磊表示,面对长寿时代养老保障挑战,金融业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将与养老息息相关的保险、健康与财富管理进行科学地整合,来满足全社会医养结合、富足养老的目标。
在他看来,人身险公司在提供养老保障和对接健康服务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提供养老保障方面,寿险合同具有期限长的特点,在为客户提供养老保障方面有更长的资本运营周期,进而能够践行长期主义,在更长的时期为保险客户进行养老保障规划。在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方面,通过将健康险产品与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满足长寿时代保险客户的需求。
“推动养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北京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杨书剑表示,开创养老金融发展新局面要聚焦“场景化”建设,完善养老跨界合作生态。
杨书剑称,北京银行将持续服务构建养老形态突出、投资特色鲜明、贴合个性需求的养老产业生态体系,主动寻找场景、融入场景、打破边界,探索医疗、康养、护理、旅游、入学等不同业态的跨界融合。
北京康养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李洋表示,在产业运营的基础上,公司将创新“产融结合”,加强与金融企业的合作,完善第三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丰富更多的稳健性、保障性、灵活性、自主选择性的养老金融产品供给,助力缓解人口老龄化的“百年之虑”。
本次峰会上,北京银行、北京康养集团分别与北京人寿进行了合作签约,未来将在养老金融创新、康养业务融合等领域协同互补,为客户的康养需求提供专业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