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现,也给老年医学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老龄化社会,如何让老年人融入社会中,拥有丰富的文化生活,是老龄化社会最核心的问题。

全国老龄办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2017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000万人。中国正在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人,占总人口的34.9%。

我国老龄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范利表示,虽然老年人的寿命在延长,但功能在下降,而且高龄失能人群增长,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医疗需求增大,优质医疗资源匮乏。

另外,老年人群共病患病率高的情况尤为突出,80岁以上共病情况高达80%,85%的院内老年患者患三种以上疾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治疗的重点也要随之变化。”范利介绍,在老年患者共病管理方面,目前临床上单病种指南还十分局限,有些医生按照单病种临床指南生搬硬套用于共病管理,这是不对的。治疗措施缺乏有效证据支持,也是当前共病管理的重大挑战之一。

医养结合才是中国养老之道

“随着我国空巢老人的增多,曾经的居家养老已不符合现在的国情。我国养老一定要走医养结合的道路。”范利解释,医养结合,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养老机构都具备各种医疗设施,而是真正将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融入其中。

范利介绍,要实现居家型机构养老,应该创造“抱团式”的文化环境,提供有情感的大家庭服务。通过养老、康复、护理服务,使老年人不管在哪里都不孤单、不寂寞。融合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提供机构式的医疗和护理服务,实行专业化医疗护理分区,建设连续性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探索医康护养联动的医疗保险机制。“医养结合最重要的是给老年人一种家的感觉。”范利说。

超规模、超速度、超发展的老龄化状态,对照护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现实很无奈,我国照护人员存在巨大的缺口。“照顾新生儿的月嫂不缺,是因为月嫂收入很高,但是养老机构的养老员收入微薄,怎么会有人愿意去做?”范利建议,要培养介于养老员和护士之间的一种职业,即照护师。可将一些下岗或是退休的人员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医疗专业培训,让他们成为懂医疗、懂护理、愿意为老年人服务、能提供中长期照料的照护师,这将成为养老服务人员的有力补充。

老龄产业还须有监管、更规范

近年,我国健康产业也开始走上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在不断前行的同时,我国健康产业也正面临着以老年健康、营养保健以及健康娱乐为主的发展新趋势。“从新经济、新动能的角度来看,养老产业是社会阻力最小、潜力最大的行业。”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张恺悌说。

“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张恺悌说,2013年之前,在养老产业中,大多数角色还很迷茫,造成一些地方建设大型、高端的养老机构,盲目发展养老房地产项目以及养老产业园区等。而今,从业者更关注区域养老服务的实际需求,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对于前行的方向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一度追求高端配套设施的局面有所改观,医院办养老、养老院办医院的跟风局面有所遏制。

张恺悌表示,未来,政府的定位会从运动员开始向裁判员、守门员的角色转变,放开的同时还要做好监管。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加快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建立以企业和机构为主体、社区为纽带的养老服务网络。同时,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服务机构,重点支持兴办面向失能、半失能、失智、高龄老年人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鼓励规范化、专业化、连锁化经营。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本文地址:老年医学为健康养老加把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