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街道辖区面积8.6平方公里,辖6个社区,常住人口约4万人,现有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8251人。建筑街道创新养老服务思维,以党建为引领,吸纳协同发展单位进入到养老服务体系,全力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2021年建筑街道林园社区获得黑龙江省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创机制 强举措 在解决养老困境上出实招
抓好摸底调查,夯实工作基础。在推进养老服务工作中始终坚持民生导向,补齐传统社会养老模式中服务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优、分布不均等短板,根据当前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日趋多元化的实际情况,结合人口普查、常态化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深入开展养老服务需求摸底调查,为不断健全养老机制提供了科学支撑。
聚焦统筹推进,科学谋划布局。以街道为依托、以社区照料为支撑、以专业服务为方向,围绕阵地建设、平台建设、服务平台升级、服务体系构建、服务内容拓展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全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网络。
聚合力 创品牌 在推进智慧养老上提质效
依托现有资源,推行全方位服务。建设聚善空间养老服务专区、专业服务日间照料专区、养生常识宣传普及专区、老年共享书吧阅读专区、养老融媒体服务平台专区、康复养生养老服务专区、中西医全科问诊养老服务专区、文娱休闲文化养老服务专区“八大”养老服务专区,积极打造 “一社区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的社区养老格局,实现养老服务对象全覆盖。
引入社会资源,开展品牌化服务。以“1+5+N”的基层治理理念,挖掘地区资源,与20家协同发展单位,以“一站(人大代表联络站)三家(党员之家、志愿者之家、侨胞之家)二平台(12349平台、融媒体平台)”为基础,共同谋划打造“共建聚合力,共筑新发展”品牌,使多项养老服务无限延伸,用智能化服务手段和专业化管理模式,为老年人打造医食无忧的家园。
突出医养结合,开发多元化服务。联合一些养老机构打造居家养老及日间照料康复中心样板间,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及短托服务、理疗及按摩服务、康复保健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心理慰藉服务等。通过传统居家养老和现代机构养老有机结合、基本养老服务与医疗救治和复健服务统一,解决了一些存在医疗需求老人的家属“关心难”“照料难”等实际问题。
显真心 办实事、在辖区养老服务上见成效
扎实推进服务设施建设。吸引、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设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鼓励养老社会组织积极申请社会服务项目,街道养老社会组织——桑榆社工先后开展了社工站服务、儿童服务等。
精心展开关爱老人行动。继续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和拓展智慧型养老服务模式和品牌,依托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开展线下养老服务。广泛开展以老年人识骗、防骗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建立定期巡访独居、空巢、留守特殊家庭老年人等的工作机制。鼓励社区自设老年教育学习点或与老年大学、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合作在社区设立老年教育学习点。丰富教育内容和手段,积极开展老年人思想道德、休闲娱乐、健康知识、智能生活、法律法规、家庭理财、代际沟通等多方面的教育。2022年7月在植物园开展重走长征路志愿服务体验活动。2022年6月-9月,建筑街道康养进社区公益行活动在六个社区轮流进行,不仅让老年人增强康养意识,也让养老服务真正走进社区、走入家庭。
布局描绘养老服务蓝图。将继续加强领导,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家庭、个人等各方面作用,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推动养老事业发展。不断完善制度,建立健全长期照护服务、特困供养服务、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和基本养老服务等制度,加强专业服务队伍建设,扩大“互联网+”等手段应用,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不断提升养老服务工作质量和水平。持续健全体系,在夯实居家基础、强化社区依托、促进机构发展的同时,推动三者相互衔接、优势互补,构建事业产业协调、机构社区居家融合、康复养生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本文地址:建筑街道三措并举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