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今年以来,新建7家老年餐桌、完成1200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签约、建设“家庭式养老院”……在东城区,种种精细化措施持续提升为老服务水平,区内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正不断提高。除了硬件设施升级外,各种软性力量也被纳入为老服务大家庭,尤其是东城区龙潭街道的“幸福夕阳手拉手互助团”,通过“小老”帮“老老”,互助养老的新形式让幸福社区更“幸福”。值得欣喜的是,近期街道还引入了“时间银行”制度,参与服务的老年人可到养老驿站兑换相应的服务,实现良性循环。
“幸福夕阳手拉手互助团”已有40多名志愿者
“我现在身子骨硬朗,还有余力去帮助比我年龄大的老人。将来,也会有比我年轻的志愿者来帮助我。”东城区龙潭街道“幸福夕阳手拉手互助团”的志愿者冯瑞香说。该街道老年人口较多,60岁及以上老年人约占辖区人口的28%,且高龄老人比重较高。互助团的组建,让老人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反馈,让居家养老更安心,从而让幸福社区的老年人更加“幸福”。
“幸福夕阳手拉手互助团”现有40多名志愿者,平均年龄在70岁左右。冯瑞香作为互助团的一员,对社区里的大事小情了如指掌。“我们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大部分住宅楼都是上世纪60年代建设的四层红砖老楼。”冯瑞香说,和楼龄一样,居民的年龄也普遍偏大,生活上的不便日益凸显。
为了让社区老人更安心,在街道和社区的支持下,几位低龄老人自发成立了这支互助队伍。刚开始,为了更好地帮助到有需要的老年人,互助团的老年志愿者们挨家挨户敲门,入户了解了社区80岁以上老年人的情况。如今,志愿者们与辖区内的高龄、独居等老年人亲如一家,从代买代购到聊天陪伴,只要他们有需要,互助团的志愿者们随叫随到,送上暖心服务。
“长者食堂”配餐中心覆盖“15分钟步行圈”
今年,龙潭街道还发布了养老“时间银行”项目。根据该项目,老年人参与助老志愿服务可获得相应时长,并可以在养老驿站兑换相应的服务,实现“小老”帮“老老”的良性循环,鼓励更多老年人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为老服务方面,龙潭街道可谓不遗余力,除了全力支持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养老照料中心的建设,还争取各类资源向养老方面倾斜,配备了街道级老年配餐中心“长者食堂”,实现地区养老“15分钟步行圈”全覆盖。近日,2022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名单正式公布,经过层层选拔,幸福社区榜上有名。街道通过开展家庭适老化改造、配备智能化设备、提供专业化服务等,将养老服务机构的床位搬到老年人家中,将专业的照护服务送到老年人的床边。同时,发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作用,因地制宜地为辖区老人“量身打造”特色为老服务,用老年人宜居标准和精细化服务满足辖区老人的多样化需求,让居家养老更安心。
今年东城区完成1200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签约
龙潭街道幸福社区的为老服务成果只是东城区养老工作的一个缩影。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东城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了解到,2022年,东城区加强全区养老服务工作的统筹协调,落实做好区级养老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养老助餐服务供给,发挥养老服务机构辐射居家服务功能,新建7家老年餐桌。完成1200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签约,同步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做好健康监测、上门服务,将专业照护服务送到老年人床边。同时,推进街道养老服务联合体建设,加强区域养老服务资源统筹,年底前全部街道养老服务联合体体制机制有效建立。
东城区精细化做好为老服务不止于此。近年来,东城区为满足不同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运用机构“养老护理员+驿站工作者+社区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从优化养老资源配置、搭建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拓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功能等多方面发力,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从“老有所养”向“品质养老”迈进,融合了功能完善、服务多元、监管到位的立体式“大养老”服务格局。
东城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养老工作科科长刘静表示,迈入新时代,东城养老服务工作将以首善的标准、治理的思维、发展的眼光,迎接新时代养老服务工作的新挑战,开创新时代养老服务工作的新局面,做好老年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本文地址:互助养老让幸福社区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