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开办首届大学生养老社工培训班,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入行——(副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裴龙翔

阅读提示

随着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青年人已经能够在养老领域获得具有一定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相对广阔的发展空间。上海尝试面向在校学生开展养老社会工作者培训,希望青年学生了解养老行业,了解养老社会工作岗位,为今后择业奠定基础,进而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投身养老服务业。

“和老人交流原来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枯燥”“养老服务可以钻研优化的内容有很多”“我以后会考虑把养老作为职业的”……数天的课程加上去养老院实地体验后,上海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部项目研发科主管应一也从学员那里听到了许多令她欣慰的反馈。

上海首届大学生养老社工培训班日前在上海开大结业,共吸引来自上海18所高校、21个专业的约200名大学生参训,其中半数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面向在校学生开展养老社会工作者培训,此举在上海尚属首次。“养老行业亟待高层次人才加入,支持这个朝阳行业未来的高质量发展,通过这次的培训班,我们感到很有希望。”该校副校长王伯军在采访中这样说道。

教学设计注重实践运用

上海市老龄办、市卫健委和市统计局的联合调查显示,截至2021年底,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542.22万人,占总户籍人口的36.3%。老龄人口快速增加的同时,老人的需求也在向更高层次提升。应一也介绍说,现如今的养老服务不再局限于日常看护、生活照料方面,而是扩展到老年人的“身、心、灵、社”等多方面,“养老工作是一个体系,更多的老年人现在关注的是退休以后大部分的闲置时间如何打发,包括精神上心灵上一些沟通、一些慰藉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都是养老工作的新范畴”。

社会快速进步也让传统的养老工作人员面临新的挑战。“以疫情防控为例,申请核酸码、出示健康码、填报数据这些内容,还有各种小程序,现有的护理人员许多还没熟练掌握,更不要说教会老人家了。” 应一也表示,在调研中他们发现,上海目前的养老护理员年龄多在50岁左右,在社区里的社工年纪相对小一些,但也接近40岁,并且社工还要承担部分社区事务,能分给老年人的时间并不算多。

“大学生的优点是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强,不足是实践、实战较少。” 上海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部部长王松华以社工学生举例,“他们在学校往往只学习社工的理论常识,养老领域较少涉及,养老行业是如何运行的更是知之甚少。”

为此,此次培训课程按照民政部下发的《老年社会工作者培训大纲(试行)》的要求,设计了养老与社工相融合的知识体系,设置了理论与实操2大模块10个主题的课程,较为全面地对养老社工的工作范畴、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进行讲解,同时还专门设置了实践课程,让大学生们亲身感受老年社工的工作场景。培训时长将纳入从事养老社工岗位所需的120小时专业培训范畴。

蓝海行业吸引更多年轻人

养老的个性化需求不断丰富,高品质养老的市场也越来越大,可提起大学生进入养老行业,难免有些观念上的落差让人一下子难以接受,“你是个研究生,怎么想去学养老,未来也用不上。”徐嘉雯是华东师大教育学的研究生,这次报名参加培训前,就曾被家长和同学“劝”过。

对学生和家长的顾虑,学校在课程设置时已有了相关打算。“随着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青年人已经能够在养老领域获得具有一定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相对广阔的发展空间。此次培训就是要让青年学生了解养老行业,了解养老社会工作岗位,为今后择业奠定基础,进而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投身养老服务业。”王伯军介绍,“目前养老行业急缺社工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青年人有很多新的想法,朝气蓬勃、充满活力,能更好应对新兴的养老服务需求。”

根据2021年6月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标准,到2025年,每千名老年人配备至少1名社会工作者。按照这一比例要求,上海至少需要6000多名养老社会工作者,目前岗位人才缺口在一半以上。“巨大的老年人口基数,加上不断迭代的养老服务需求,对养老服务体系提出巨大挑战,对养老服务行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 应一也说,“养老社工是一个崭新的赛道和职业路径,这些大学生的定位是现代化的养老服务管理人才,他们应该是养老服务标准的制定者、养老新理念的实践者、养老服务实践的创新者。”

事实上,养老行业的专业化和职业前景,也对大学生产生了吸引力。“虽然社工的相关知识课堂上都学过,但养老领域基本没有涉及,社工+养老融合的知识体系还是第一次接触。”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大三学生张忆骋说。

徐嘉雯讲道,自己是抱着探索和尝试的心态来了解养老行业,“以后择业会把养老作为考虑的方向”。

“老少”组合产生奇妙反应

年轻人能给养老行业带来什么改变?杨浦社会福利院也许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今年8月,在此工作的护理员王程,成为首个成功落户上海的养老护理员。20多名像王程一样的年轻人给养老院带去了活力,日常护理工作之外,还会带着老人一起“玩”:他们想出了培养自理老人带着半自理老人搞活动的新办法,既能增强自理老人的自信心,又能带动半自理老人一起运动。他们还搞起了每周“头脑风暴”,从专业出发讨论如何更好照顾老人。

许多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口,对学业、职业规划和生活会有许多迷茫,听老人们聊聊自己的过往,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生沈佳琪觉得对自己很有启发。

许多学员在看过老人之后,自己都有了不小的触动。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研一的尹凯琦说,这次培训在学习更多理论及技巧方面的知识之外,更多是培养了自己的同理心,未来更好地服务老年人,带着他们一起老有所乐。

生命教育是这次培训的意外收获,许多年轻人和老人接触之后,对自己的生命观也有触动,纷纷表示要珍惜大好韶华干事创业,也要多关心长辈和身边的老人。

王伯军表示,养老服务的核心是人对人、有温度的服务。年轻人对养老行业了解不多、存有偏见,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业的更是少之又少,养老服务从业者队伍年轻化、专业化建设任重道远。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本文地址:“大城养老”,如何引才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