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2021河南省医养结合高峰论坛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是第三届河南国际大健康产业博览会的重磅环节,以“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推进卫生系统新发展”为主题,旨在促进医养结合协同联动,提高长期照护服务的有效供给,加强专业护理人员培训与护理队伍培养,建立多层次监管体系,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论坛上,来自省内外的近300位医养结合行业专业人士共聚一堂,分享医养结合经验及对老龄健康产业的思考。
论坛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河南省医院协会医养结合分会、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大河健康报社承办。
群策群力 为老年群体带来福祉
“我很看好医养结合产业,这次是从山东专门赶来,除了到河南健博会上寻找一些好产品,也希望结识现场同行业的老师,看将来有没有合作的机会。”从事保健品生意的刘先生告诉记者,在现场听了几位专家的讲解,受益匪浅。
2021河南省医养结合高峰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微赞直播、视频号直播、小程序直播等方式吸引50万观众线上“围观”。在河南省医养结合高峰论坛现场,三名国内医养结合领域顶尖专家分别从产业研究、人文思考、养老模式构建与实践方面做了详细阐述。他们用深入浅出、鞭辟入里的分析,与河南医养结合领域代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河南省卫健委老龄健康处副处长朱声永介绍,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是贯彻落实积极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完善“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服务体系和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的重要内容。希望各位专家围绕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增强智慧养老科技支撑,促进养老、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兼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和服务平台。
“河南省老年人养老、医疗、护理、康复等相关产业需求量大,目前全省共有医养结合机构344家,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的医疗机构达3368家,数量上不能完全满足百姓医养康养需求,服务质量方面参差不齐。”河南省医院协会秘书长王建伟在致辞中表示,未来协会将引领河南省老年健康事业蓬勃发展,加快推进智慧医养发展与健康养老体系建设。
老龄健康产业潜力巨大
老龄健康产业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老年人,强调的是用于满足人们在增龄过程中预防功能衰退或者由于功能衰退而产生的各类健康产品和服务需求。从业者需立足老龄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一产业的发展。
“目前部分大型地产公司积极布局养老服务市场,包括建设养老型社区、已有物业提供健康医疗服务、地产企业摒弃单纯售房模式向康养服务转型。”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老龄经济与产业研究所副所长王莉莉介绍道,养老服务产业前景广阔,一些大型险资企业正在积极创新市场运营模式,部分国有企业和地方力量同样着力加速布局养老市场。
“老年人社会角色将从传统消费者转变为长寿经济的生产者,老年人的价值再创造成为人力资本重要获取途径,可以预计第三次人口红利时代即将到来。养老形势严峻让医养结合服务拥有广阔市场前景。”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院长郑鹏远说。
面对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医养结合将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更好整合,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各项需求,已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抉择。
医养结合难点在医,而非养
全面推行医养结合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当下其发展仍然受到多种因素制约。
西南大学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吴宗辉表示,现有医养结合机构服务雷同、形式单一、竞争力弱;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设施不健全、缺乏高品质养老服务;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匮乏。
“医养结合的难点在医,而非养。我国需要尽快完善各项制度,政策要更加具体化,尽快制定行业标准,相关法律法规也需不断跟进,减少盲动,避免不必要的纠纷。”郑鹏远介绍,目前全国长护险还没有完全落地,病人的护理费用较高,成为限制医养结合发展的重要因素。
王莉莉补充道,医养结合缺乏专项规划和统一认识方面同样问题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传统养老文化的理念在一定层面也阻碍了该产业的良性发展,故而重建养老文化,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内涵,也是可行之道。
医养结合未来该何去何从?
困难是一把双刃剑,三位专家无疑是优秀的“执剑者”。
“养老服务企业和机构已有的医疗功能配置需要更加深化和落地,优质医疗资源引入层面加大力度,公立和民营医院、护理院开始不断加大医养结合的模式探索,基层医疗机构也开始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新模式。”王莉莉指出,从老龄健康产业现状可以看出,康复护理服务市场将进一步发展,社区居家老龄健康产业将厚积薄发,老龄文化娱乐产业潜力巨大,智能化老龄健康市场将加速发展。
郑鹏远提出了“八个一”的建议,即医养结合产业需要政府进一步支持;老龄化科技应对重大战略进一步夯实;资源进一步整合;理念进一步更新;管理进一步规范;医院进一步涉足;人才进一步壮大;人文进一步加强。
吴宗辉从西南大学课题组实证研究数据出发,提出了“医养康护体智”六位一体养老模式的构建。将社会、集体、家庭和个人等多方面的有效照料资源加以整合,集医疗、养老、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精神抚慰于一体,将各个层次的资源整理和连接起来发挥效用。该模式力求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一体化、高质量、连续性的养老服务。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