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托起幸福晚年?七件提案关注“医养结合”

如何托起幸福晚年?七件提案关注“医养结合”

导语

如何托起幸福晚年?七件提案关注“医养结合”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如何托起幸福晚年?七件提案关注“医养结合”

如何托起幸福晚年?七件提案关注“医养结合”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如何托起幸福晚年?七件提案关注“医养结合”

如何托起幸福晚年?七件提案关注“医养结合”

小病大治、长期压床,老年人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对医疗服务依赖性更强,如何让老年人活得更有质量、更有尊严?

十九大报告指出,医养结合是养老服务最核心内容,也是最基础的服务模式,医疗是养老的基础,在健康中国战略下,医养结合将是养老服务业发展最大的机遇。

近年来,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在多地兴起,陕西也在实践中对此进行了探索,相关的政策和进程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今年省两会期间,七件提案“点题”医养结合,从健全政策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助力人才培养、吸纳社会力量等方面建言献策。

统筹部署合力推进

长期以来,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割依然存在,医养归属不同部门管理的情况下,审批放宽但流程仍有待优化,部门之间的融合有待改进。记者从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了解到,目前,在省级机构改革完成前,全省医养结合推进工作仍分属不同职能单位。

针对体制机制不够健全,部门协作缺少合力的现状,民革陕西省委会建议,明确牵头部门,建立分工协作、多方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统筹抓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统一区域规划,统筹政府和社会相关资源。省政协医药卫生体育委员会建议,成立医养结合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职能部门参加,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推进全省医养结合工作。

“长护险”试点加紧探索

据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一项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一半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的比率超过80%。为解决因年老、疾病或伤残导致身体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生活无法自理人员的长期护理问题,我国已于2016年开始通过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予以解决。人社部出台的《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确定了上海市、重庆市、广州市等全国15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形成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

记者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目前我省已组织考察学习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的经验和做法,正积极鼓励有意愿地市开展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础性工作。

张程程委员就此建议,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与医保政策有效衔接。加快推行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试点,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风险分担作用,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医养结合选择,针对不同等级的医养需求给予康养补贴。

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亟待加强

李荣委员关注到,作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市之一,铜川市农村和厂矿社区常住人口以留守老人和儿童为主,人口老龄化和养老压力持续加大。省政协医药卫生体育委员会在提案中指出,资源供给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衡,资源供给结构不合理,基层医疗服务不足也是我省推进医养结合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痛点”。

结合健康扶贫工作,省卫计委已将失能、半失能、贫困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人列入重点服务对象,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去年,还确定省级医养结合试点县区14个,建设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基地15个,下拨医养结合专项补助资金265万元。

贺波委员建议,要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硬软件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使其能承接医养结合中贫困对象的医疗救治基本业务。

强化人才支撑是重要着力点

现有医养结合工作队伍专业知识层次低、专业水平不高,工作队伍不稳定,不能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的需求。致公党陕西省委会指出,这主要因为护理员待遇低且劳动强度大,工作又脏又累,从劳动力市场难以招到合格的护理人员。

农工党陕西省委会就此建议,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的资源,为慢性病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护理服务。对于有足够医疗服务资源配套的社区,可建立由全科医生、护士、治疗师、心理咨询师、非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照护团队;对于学校、企业、机关等功能性社区,可基于社区原有的一级卫生服务部门,由医护人员参与具体医疗护理指导,提供规律的、持续的护理跟踪服务;对于社区医疗服务尚未健全或不足的社区,可组织老人亲属或尚能自理的老人结成老年人“帮扶体”,提供互助服务,协作达成对失能老人的居家护理服务。

5G零距离,在线挑选养老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