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浙江经验”被卫健委点赞!

导语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浙江经验”被卫健委点赞!
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浙江经验”被卫健委点赞!
10月12日上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召开了“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及便民惠民服务新闻发布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司大数据办处长唐勇林指出,发布会选择在浙江召开,主要是希望浙江作为东部发达地区利用扎实的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基础,特别是在“最多跑一次”、“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等方面发挥带动带头作用,推广“浙江经验”,推动全国有效落实“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政策要求。
就诊更便捷:一部手机完成挂号、支付、住院等
“传统医院,在网上挂了号之后,需要到医院取号后才能就诊,但是,在浙江很多医院,群众在网上预约后可以直接到诊室候诊,甚至杭州市余杭区为了方便老年人互联网方便就诊,实现了‘刷脸’看病!”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伟杭介绍。
据记者了解,“浙江健康导航”平台接入了全省近500家医院的预约挂号服务,所有省级医院已经完成了号源池整合,开放了80%的号源供网上预约,40%的号源优先开放给下级医院,分时段精准预约时间控制在了30分钟以内。
而且,各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了自助结算、诊间结算、床边结算、移动终端结算等方式,患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环节用一部手机结算,这就大大减少了病人反复跑的次数。
此外,浙江省各大医院基本已成立一站式预约检查中心、一站式入院准备中心,实现了“让患者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的目标。
诊治更智慧:家庭医生+人工智能,帮患者精准就医
“家庭医生不是让医生到患者家里去,那样就太局限了,而是让患者与医生交个朋友,有了医疗问题可以得到更便捷、科学的解答。”杭州市四季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钱芳说,“互联网+家庭医生”让签约居民不仅能享受到家庭医生提供的个性化线上咨询、慢性病和部分常见病的复诊、药品配送上门等医疗健康服务,还能在需要向上转诊时,在家庭医生的帮助下,更便捷地挂号,更精准地找到适合的医生。
马伟杭主任介绍,浙江省为减少医生的漏诊率,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提升基层医生的诊断能力和效率,全省已经有13家省级医院开展了近30项人工智能应用,包括肺部结节肿瘤、食管癌、胃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疾病的筛查和辅助诊断。比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已经研发了5个智能诊断系统,其中,甲状腺超生影像智能诊断系统已经学习了超过5万份包含病理结果的甲状腺结节图像,在超声科应用超过了300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应用云平台,通过便携式只能终端和智能手机,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全天候的帮助,这些智能终端已在684个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使用。
来源:健康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