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网络“医托”毁了互联网医疗的大好前景 ︳时评

别让网络“医托”毁了互联网医疗的大好前景 ︳时评

导语

别让网络“医托”毁了互联网医疗的大好前景 ︳时评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别让网络“医托”毁了互联网医疗的大好前景 ︳时评

别让网络“医托”毁了互联网医疗的大好前景 ︳时评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别让网络“医托”毁了互联网医疗的大好前景 ︳时评

别让网络“医托”毁了互联网医疗的大好前景 ︳时评

近日,一位著名整形外科教授发微博称,“我对‘医托’历来恨之入骨,因为他们通过欺骗病人来获取经济利益。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以为信息更加多样化和透明化了,‘医托’便会失去生存的土壤和空间。但最近我发现我的判断是错的,因为在我的耳再造患者群里,我发现了不止一个‘医托’,只不过他们利用高科技手段把自己重新包装了一下而已”。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随着网络发达,各种各样所谓的在线医生、医疗咨询层出不穷,其中不少都难洗“医托”之嫌。

“医托”招人恨,众所周知。他们以利益为导向,要么将无病说成有病,要么将小病说成大病,误导病患,可以说是谋财害命。“医托”之害,线上线下都一样,倒是与互联网关系不大,只要有见利忘义之心,总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互联网有助于信息多样化、透明化,不利于“医托”存在,但互联网也便于“医托”伪装。以在线医生、医疗咨询面目出现的网络“医托”更具欺骗性,其自我复制、衍生的能力也比以往更加强大,但互联网终究是工具,坏人可以用来干坏事,好人更可以用之做好事。

就医疗来说,互联网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互联网+医疗”不仅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医疗也正在成为各路资本争相逐入的风口。有关数据显示,2017年互联网医疗的产业规模已达300亿。互联网医疗除了带动远程医疗、AI技术等相关先进技术产业发展,更为实现医疗资源共享,缓解医疗资源有限与人们医疗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提供了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让每个中国人都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这样的美好愿景,在互联网医疗的时代,会加速实现。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事关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也正基于此,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引导、维护互联网医疗事业健康发展。例如,上个月14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以及《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3份配套文件,细化了互联网医疗发展方向,从业务规范、管理配套、技术实现这三大维度规范了互联网诊疗行为。新规政策的出台,无疑是为互联网医疗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将其引入了落地实操的新阶段。

正因为互联网医疗如此重要,就像很多互联网诈骗、传销总要想方设法往国计民生等宏大叙事上挂靠以取信于人一样,网络“医托”也纷纷披上在线医生、医疗咨询的“白大褂”。这些捷足先登的“伪装者”,没有互联网医疗法规要求的相关资质和基本条件,甚至有些人员只是经过两三天的培训就匆忙上岗。只要能言善辩,只需花言巧语,网络“医托”就是雇主眼中的“好医生”,而坐在网络那端的患者也难辨真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患者如果上过网络“医托”的当,就有可能会对所有的互联网医疗产生疑惧心理。虽然“伪装者”迟早都要暴露马脚,但他们的浑水摸鱼,害的不仅是患者,更会搅浑了互联网医疗的环境,毁了互联网医疗的大好前景。

所以,对于网络“医托”,就要露头就打。骗局在哪里,打击就要跟到哪里。扰乱医疗秩序的“医托”在哪里,监管就应当在哪里。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网络不能成为“医托”的藏身地、避难所。不久前,28部委联合签署了《关于对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失信行为责任人实施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网络“医托”也属于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失信行为责任人,要像打击“医闹”那样打击“医托”,无论网上还是网下, “医托”都当绝迹。

5G零距离,在线挑选养老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