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新生活描绘最美“夕阳红”
导语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养老新生活描绘最美“夕阳红”
因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多年的朱爱英最近心里亮堂了不少,自从她参加长期护理保险后,洗头、洗脚、量血压等有了专人护理,长期护理她的80岁的老伴也轻松了不少。
截至2016年底,全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已达2.3亿,养老已成重大民生问题。为应对各种养老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全国多个社区在不断创新养老服务模式,让“银发一族”在社区内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绘就人生更美“夕阳红”。
莫道桑榆晚 养老“智慧+”
78岁的朱爱英家住浙江嘉善县城北新邨,自从参加长期护理保险后,只需一个电话,嘉善县“颐养云”智慧养老平台就会委派专人过来服务,费用则由保险“埋单”。
这个去年7月启用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为老年人提供流动健康服务车、紧急救援、家政服务指派、就餐配送等服务。
针对失能人员需要长期护理的保险,去年10月在嘉善落地。对需要居家护理的重度失能参保人员,每人每月可以享受300元现金和300元护理券,护理券可用于支付护理服务费用。
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嘉善县民政局副局长陶文舟表示,通过创新“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实施居家养老服务“提质工程”、强化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解决了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难题。
根据老年人居住、需求等情况,一些社区积极打造综合服务型、护理康复型、嵌入照护型等各类功能型照料中心,满足大多数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心愿。
贵州省采取政策引导和资金补助等方式,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省已建成并投入使用4200余个农村幸福院,覆盖全省所有乡镇。
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下坝村65岁的老人汪应祥每天在幸福院吃饭、跳舞健身、与朋友们唠家常,他说感觉特别自在,“我儿女在贵阳工作,城市里的生活我不习惯”。
文化养老添彩 银发幸福“稳稳”
隆冬时节,走进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抚顺社区三楼的“华龄港湾”活动室,20多位阿姨身穿紧身舞蹈服,脚着红色绣花鞋,优雅起舞。她们当中最年轻的50岁,最年长的85岁。
哈尔滨的冬天漫长寒冷、路面湿滑,去户外广场跳舞不再可能。抚顺社区40余间免费开放的馆室让69岁的贾秀珍找到了归属。“社区不仅提供了好场地,还为我们聘请舞蹈老师,帮着成立舞蹈队。我们既锻炼了身体,又交到了朋友伙伴,还给儿女减轻了负担。”她说。
十九大代表、抚顺社区党委书记郝丽影说,新时代对社区养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盼,不仅要让居民老有所居更要老有所乐,帮助老年人收获更多“稳稳的幸福”。
在全国各地,社区丰富的文化生活给“银发时代”添了色彩,让老年人不出社区大门就能享受精神“大餐”。
“文化养老”正在各地蓬勃发展。据【养老之家网】小编了解到日前在嘉善县姚庄镇桃源书场看到,一场《珍珠塔前传》正在上演,座无虚席。这里每天下午1点到3点都有演出,购买联票看一场仅需2元,很多老年人都来听书看戏,丰富文化生活。“以前是村民众筹邀请剧团前来演出,现在省心了。我天天来听,如今的书场不再只是个听书看戏的地方,更是一个汇聚我们老人情感的地方。”70多岁的桃源新邨居民周海荣说。
养老有学有为 人生更精彩
老年人既需要陶冶情操又要跟上时代要求,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兴趣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两年多来,82岁的谭宝明每个周三都到南湖社区老年大学上绘画课,“学画画是我小时候的梦想。老年大学圆了我幼时的绘画梦,也让我晚年生活身心舒畅。”
教育养老正成为社区新探索。位于重庆市南岸区花园路街道的南湖社区老年大学,开设了6个专业,在籍学员650人。负责人周维生说,老年大学满足了老年人“求知、求康、求乐、求友、求为”的精神需求,想来上学的老年人越来越多。
“今天,我们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激情满怀……”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三顺店社区元旦联谊活动会上,呼和浩特铁路局退休干部杨立军激情澎湃地念着自己创作的诗歌——《咱们社区人》。
今年69岁的老党员杨立军退休后,一直协助社区做好党建工作,社区各种宣传文体活动总有他的身影。
“杨立军特别支持社区工作,经常给党员们讲党课,很多宣传工作都由他撰稿。”三顺店社区党支部书记李一之说,老年人是一块宝。除了做好敬老爱老工作,社区还要为他们提供施展专长的平台,让他们发挥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