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千百工程” 打造“养老乐园”

实施“千百工程”  打造“养老乐园”

导语

实施“千百工程”  打造“养老乐园”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实施“千百工程” 打造“养老乐园”

实施“千百工程” 打造“养老乐园”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实施“千百工程” 打造“养老乐园”
实施“千百工程” 打造“养老乐园”

重庆市老龄委办公室统计数据显示,重庆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719.55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0.76%,占比位居西部第一。全市80岁以上高龄老人100.39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4.24%。由于目前70-79岁年龄段的老年人口多达209.81万,这个群体在“十三五”期间将陆续进入高龄阶段,老年人群高龄化现象更加突出。为此,重庆市各级民政部门从政策体系支撑、养老机构建设、养老市场培育等多角度切入,全面实施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努力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公平感和幸福感。

去年,重庆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一批民生实事的通知》,将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纳入市委民生实事予以推进,并将工作情况纳入区县经济社会实绩考核内容。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实施方案》,规划三年内新增100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重点打造100个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明确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建设内容,创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补贴制度等扶持措施,探索多样化养老服务平台,构建政府基本公共养老服务体系。重庆市民政局出台《关于印发〈重庆市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建设规范〉等“千百工程”配套文件的通知》,规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内容和标准,分解建设目标任务,确保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制定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功能形象设计大纲,统一形象标识和LOGO,规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功能区装修装饰,促进示范中心规范化、标准化运营发展。聘请建设工程第三方指导机构,每月定期对所有建设项目进行质量监督和建设指导,全面提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运营质量,确保市级示范中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督导,市级定期对建设项目进行抽查督导,加快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建设,2018年完成20个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20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项目,2019年40个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20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任务分解落实。支持民营资本运营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所有建成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均交由社会企业运营,给予平均200万元的建设奖补资金,并鼓励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承运机构托管运营社区养老服务站,形成网络化一体服务发展格局。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进九龙坡区、渝中区、沙坪坝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创新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运营方式,加强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印发《关于举办全市养老护理员培训班的通知》,并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护理服务人员进行短期培训,增强护理人员专业服务技能,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为老人打造“记忆港湾”

渝中区上清寺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书画阅览、康复理疗、多功能活动……空间功能分区清晰。穿过走道,每扇门旁边都挂着渝中区的老地名:白象街、棉花街、厚慈街……都是浓浓的记忆,仿佛走过街巷,回到家。

“人老了总会恋旧,以前的家就住在学田湾附近,住在这里,饭后还能回到老街转转。孩子们、朋友们来看望也方便。”入住上清寺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周家声乐呵呵地说道。今年90岁的周家声退休前是重庆一家大型公立医院的院长,得知在家附近就能养老,周家声和老伴立马就来入住体验了。“这里真的不错,最重要的是实现了我多年来‘养老不离家’的愿望。”周家声欣慰地说。

该中心总面积1810平方米,内设床位60余张。书画室、康复理疗室、多功能活动室等功能区域一应俱全。而中心旁边,就是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我们配备了大量智能化设备,服务失能、失智老人。”中心负责人曾吉果表示,作为重庆市首个投用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是按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标准打造,与社区养老服务站最大的区别是,其与市、区县级医疗机构建立联动机制,开展跨区域的康复保健、家政服务、短期托养、长期照护、精神关爱、心理疏导等综合性养老服务。“主要是以康养、智养、学养、乐养、享养特色服务体系,为入住老人提供周到的服务。”

“为锻炼失能老人的手部精细动作,还为他们提供了扣扣子、打蝴蝶结、拉拉链等定期康复训练课程。”曾吉果说,“箱子里的这套设备是为爷爷们准备的,他们年轻时很多都是做工程的,动手能力强,这些都能很好地帮助他们完成一些手工组合。”“有一次爸爸来找我,看到这面墙就挪不动脚,向我介绍这是原来的哪个地方,现在变成了什么,仿佛又回到了他们那个年代。”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道,这面墙是专门为失智老人设计的,收音机、电视机、雷锋海报等,都是他们记忆犹新的东西,这样有利于唤醒他们的记忆,适当地延缓记忆衰退。“以往的老人康复训练走路什么的,一般是护理人员搀扶着,他们活动并不能自如。”曾吉果说,随着“移动天轨”的引入,老人借助这个辅具,可以自由行走,甚至还能边行走边玩游戏。

此外,智慧床垫能实时监测老人的心率、呼吸以及夜间在离床状态,一旦出现异常,护士佩戴的手环以及护士站大屏幕上都会出现警报。

享受智慧养老  感受幸福生活

“我已经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他们把我照顾得很好,我想在这里一直住下去。”入住惠源家江北城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刘奶奶乐呵呵地说道,“我今年90岁了,我最大的孩子也70多岁了,他们没有那么多精力照顾我,住在这里很方便,我自己也开心。”

据了解,惠源家江北城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作为重庆市最先进的养老机构之一,拥有很多新型智能设备:人脸识别出入系统、无线全站覆盖系统、分区音乐系统、护理报警系统、智能体测系统、智能看护系统、全域门禁消防联动系统……中心设置二层环形老人休养区,设有单人间、双人间、多人间,配备智能体检一体机、全自动洗澡椅、日本八乐梦智能床、智能监测床垫等多种智能设备。

“对不起,您的身份未能识别。”当笔者试图进入服务中心时,被“智能保安”拒之门外。“门口的人脸识别系统,能够自动识别老人和家属的脸。没有经过中心正式登记的人员,会在入口处被毫不留情地挡在门外。而在出口处,对于失智、失能老人,在没有监护人员陪伴的情况下,也会被自动拦住,防止老人走丢。”中心负责人贺晓虎介绍,“除了大门,每层楼也设置了门禁系统,需要刷卡出入,保障入住的高龄老人,特别是失智、失能老人的安全。同时,也有消防联动报警系统,万一遇到火灾、触碰了烟感系统,以及其他紧急情况,门会全部自动打开。”

进入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右侧进门处的体检一体机。据悉,体检一体机可以随时为老人提供血糖、血压、尿酸等20多种常规指标的检测,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智能管理系统,让医护人员对老人健康情况一目了然。

“我们对楼层的设计也有讲究,每一层都是回形通道,方便老人绕圈步行。”贺晓虎说,“对于痴呆型老人,若是走过来是墙壁,走过去也是墙壁,就会感到压抑。根据科学论证,方形、环形的居所是最适合老年人的。”

每个房间都设置了独立的音响系统。据贺晓虎介绍,音乐治疗师根据老人身体状况,制订专属音乐治疗方案,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对病情有一定缓解,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设置老人爱听的歌曲类型,对老年痴呆症有预防效果。

“这是为不适合走动太久的老人准备的,如果他们离开床的时间太长,能及时通知到护工,防止老人摔倒等意外发生。”贺晓虎指着电动床上的智能床垫说道,“智能床垫还可以监测老人的生命体征,对血压、脉搏等数据进行24小时监控,随时传输到监控系统平台,让监护人员时刻掌握老人的健康状况。”

此外,该中心还设有图书馆、网上阅览室、书画室、多功能教室、声乐教室、舞蹈厅、阳光音乐书吧、社区养生餐厅、24小时阳光音乐智能照护区等,主要针对60-80岁生活自理老人。中心还建有个性化智能管理平台,将每位老人的体检报告数据录入分析系统,可以将智能床垫监测到的状况、每日观察到的老人起居状态,实时传输到管理平台,随时了解掌握他们的身体变化,并提出相关就诊建议。

“养老不离家”  生活有依托

出门散步有人扶,一日三餐不用愁,生病可做常规治疗,还可以参加各种娱乐活动,身旁全是熟悉的左邻右舍……“养老不离家”的晚年生活,你期待吗?

宝圣湖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是渝北区首个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中心积极探索“嵌入式”养老模式,不仅为老人提供食、住、娱、医、养、护“一站式”养老服务,还成为他们精神情感寄托的“家”。

养老院就在家门口

刘翠英是第一批入住宝圣湖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每次吃完饭,护理员总会提醒她:“刚吃完不能坐着,对您的消化功能不好,我们到走廊上走走。”隔壁的蒋志兰老人走路比较利索,喜欢到刘翠英老人房间串门。有一天,她提出,刘翠英老人床头的花比她床头的好看。护理员谯合英便立即为她换了一盆艳丽的红色小花,老人高兴得像个小孩。

“这里的饭菜味道好,清淡营养,菜品又多。”今年83岁的杨明秀老人,家住宝圣湖街道社区,由于身体机能退化,生活需要他人照料。杨明秀老人说:“女儿都要忙工作,家里无人照顾,就选择住这里了。我再也不用为一日三餐头疼,还有人陪我聊天,有人帮我洗澡,比在家里强多了。”

宝圣湖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总面积4300平方米,可容纳180余位老人。为给老人的“幸福养老、乐享晚年”提供保障,中心配备了专业护理员,24小时服务,使老人在舒心的环境下安享晚年。

精神情感有寄托

在宝圣湖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书画室里,三四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在这里挥毫泼墨,书写自己创作的诗歌,蔡仲云老人便是其中一员。在蔡仲云看来,这儿是老年人的精神乐园,是他的第二个“家”。在“家”里,护理员像儿女一样嘘寒问暖,笔墨纸砚、图书全部免费使用,入住老人均来自附近的小区,他们边讨论、边创作,玩得不亦乐乎。除了书画室,还有棋牌室、舞蹈室、老年学院以及老年社团,蔡仲云在这里结识了不少新朋友。

对蔡仲云老人而言,吸引他回“家”还有一个原因——这里有专业的医疗资源。宏善中医院定期会对中心住养老人和社区老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方便老人就近保健理疗和刮痧、针灸、中草药等常规治疗。宝圣湖医院离服务中心仅2公里,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中心设有服务接待、生活照料、托养护理、健康管理、文化教育、人文关怀、休闲娱乐等功能区域。结合智慧养老设备和信息化养老服务平台,实现对老人的定时定位、全时关怀、紧急呼救,为周边1.5公里半径内的2000位社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康复理疗、文化教育、短期托养(“喘息”服务)和长期托养服务。

儿女接我“放学”

“我家离养老服务中心很近,走路2分钟就回家了。”李清山老人觉得这样的养老模式很不错,“白天在养老服务中心有人照顾,有人做伴,晚上回家还能和子女团聚,挺好,就像‘上学’一样。”

宝圣湖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成立后,李清山的家人就把他送到了这里。“这种‘喘息’服务方式适合我,如果我住在家里,可以请护理员随时上门送饭、助浴、检查身体、打扫卫生。”护理员杨琴一直负责照顾李清山,每天几小时的相处,杨琴早已成了老人的左右手。

据介绍,只要托养的老人愿意,白天随时可以到宝圣湖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参加活动,中午可以在服务中心餐厅吃饭,到日间休息室休息,下午继续参与感兴趣的活动,晚上再回家与下班回来的子女享受天伦之乐。(本报记者 李标洪 通讯员 李 洋 邹宛佚 吴光霞)

5G零距离,在线挑选养老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