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别人家的老人 让温暖良性循环
导语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爱别人家的老人 让温暖良性循环
最近有一件新闻在朋友圏刷了屏:浙江省浦江县一名小学生晚上路遇一位环卫工老奶奶,发现她竟坐着睡着了,扫把立在一旁。她和爸爸奇怪地上前询问:“您这么晚还不回家?”老人说,管理严,不能提前下班。孩子在爸爸鼓励下,给县长写了封信,希望能让环卫工人在忙完工作后早点回家。县长看到信后,马上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上门慰问这位环卫工,送上了防寒物资,并于当天下午开会研究,出台了一些关爱环卫工人的政策措施。在忙完这一切之后,县长不忘记给这位小学生写了一封满满两页纸的回信。
这虽然是件小事,然闻者无不叫好。古时称知县为“县尊”,称老师为“师尊”,长者为尊。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承担着“教化一方”的职责,行政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教化”。因此,县长可解释为“一县之师长”,既要以身作则,更要以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和教育人民。“县长”只是一个职务名称,而“老师”在很多时候则是一种尊称。上述这位与小学生热情互动的浦江县县长,是无愧于“老师”这一尊称的。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孩子和围观群众上了生动一课。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你要想知道30年后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看看今天的小学生就知道。
在这一事件中,小学生是主角,县长和老奶奶是配角,他们配合默契,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为我们提供了一盆可供取暖的“炭火”。首先,孩子牵挂的不是自家奶奶,而是别人家的奶奶。因为一次偶遇,幼小心灵的悲悯情怀被点燃。在爸爸引导下,她知道,要让“奶奶”得到关爱,投书到县长信箱,是可行途径,因为县长有“权”。在老师眼里,这孩子是“小学生”;而在县长眼里,这孩子是“小公民”。给县长写信的行为,既是一个善良的愿望,更是孩子“公民意识”的觉醒。县长像学校老师那样,蹲下身来,以促膝谈心的口吻,洋洋洒洒地给孩子写了一封回信。这样一种平等的姿态,不正好诠释了教育的真谛吗?
教育贵在引导,贵在陪伴。从报道的内容可得知,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孩子的爸爸一直与孩子在一起,跟她一起询问老人,跟她一起商量如何写信等等。都说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聪明的父母,懂得“留心处处有教育,用心时时可教育”,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都是教育的好素材。
无独有偶。金华市一小学生在途经银泰城门口天桥时,发现在桥上乞讨的老爷爷正在喝一碗冷飕飕的汤。孩子觉得老人可怜,回家自己动手煮了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加上鸡蛋、香肠等,在爸爸的陪伴下,给老人送去。这件事同样在网络上赢得点赞无数。
“爱别人家的老人”,孩子自发行为的背后,正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成功之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为家庭为社会操劳了一辈子,他们的阅历和经验,是用时间和智慧累积而成的宝贵财富;他们的言传和身教,是我们指路的明灯;他们的牵挂和期盼,是我们心灵深处最温暖的庇护所。那些不孝亲敬老的人,是人格发育不健全的人,是可悲可叹之人!
我们说一个人知书达礼,首先体现在他对于家中老人的态度上,对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敬,这样的人,何以会敬友?何以会爱人?作为朋友,这样的人,断不可交!组织部门考察干部,对于不孝之人,应实行一票否决制。因为让不敬老者去爱民,无异于缘木求鱼。在我国汉代,“举孝廉”成为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皇帝命令州县官吏寻访孝子,向朝廷举荐为官。这便是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历史根源。
倡导“爱别人家的老人”,其根本是倡导“爱天下的老人”。当你看天下老人人人该敬,人人可爱之时,你便拥有了一颗博爱之心,你便是一个胸怀天下的人。教育家徐锦生曾说:兴趣的发掘比分数更重要,方法的习得比分数更重要,能力的培养比分数更重要,习惯的养成比分数更重要,个性的张扬比分数更重要。在此,我想加一句话:“人格的塑造比分数更重要”。培根曾有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们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自己的性格。
生活是一本“无字书”,我们要用行动去阅读它、领悟它。我们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正是由无数仁人志士用行动诠释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