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份老龄舆情观察

2018年1月份老龄舆情观察

导语

2018年1月份老龄舆情观察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2018年1月份老龄舆情观察

2018年1月份老龄舆情观察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2018年1月份老龄舆情观察
2018年1月份老龄舆情观察

(一)北京两会

【事件概述】1月22日,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1月24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时任北京市代市长陈吉宁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北京市落实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建设“三边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建成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208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380家。2018年,北京市政府将着力提高养老服务能力,坚持养老服务事业与产业协同推进、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统筹发展,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新建小区养老设施配置标准化,年内新建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50家,加强农村地区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政府购买基本养老服务力度,建立综合性老年津贴、居家养老巡视探访等制度,推进养老护理师改革试点,扩大社会敬老优待内容。推进医养结合,深化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持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更好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

【代表委员说】

王宁(北京市人大代表、副市长):居家养老最重要的是医疗问题。如何实现“医养结合”,让老年人小病不出门,建立直通医院的绿色通道都是迫切的问题。养老院的老人该怎么护理目前还很不规范,北京正在研究养老服务的标准化。

陆杰华(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已有一定数量的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养老驿站,但是由于运营水平、照料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社会力量进入难,因此养老驿站的使用率和利用率并不高,专业性也较差,难以形成知名的养老连锁品牌,无法满足老人们真正的需求。今后,有关驿站运营情况、社会效果的第三方绩效评估应该得到关注。应当打破居家养老服务“碎片化”的状态,其中,市区层级划清政府界限,夯实基本养老公共服务的“托底线”;街道社区层级着力打造居家养老服务的“市场网”。

杨立萍(北京市政协委员):社区养老驿站也需要医疗服务,在医养结合推进过程中还应该重视提高医疗水平。养老驿站基本都建在社区中,空间不足是问题之一。此外,为老年人服务的康复师人员短缺,有的地区基本是空白。

赵亚洲(北京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官方应研究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调动家庭出资把适老化改造大面积地推动起来;通过差别化引导撬动社会资金,将政府推进适老化改造的政策目标与社会资本的盈利目标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实现多方共赢。

高峻松(北京市人大代表、朝阳区第二社会福利中心老年公寓院长):建议对居家养老开展评星评级,让不同级别的机构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比如星级较高的可提供专业化的医养结合服务、星级不够高的可提供基本的送餐、助浴等服务,形成居家养老差异化竞争。同时,将持证上岗作为评星评级的重要标准之一,对居家养老从业者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让老人们在家也能享受到专业、贴心的服务。

(二)杭州:“年轻人住进养老院”

【事件概述】2018年元旦前后,浙江杭州最大的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滨江绿康阳光家园住进了8个年轻人,他们每个月完成至少20个小时为老志愿服务,就可以抵扣相应房租。为老志愿服务形式多样,包括教学类服务,如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和app;陪伴类服务,如和老人们一起看电视看电影;文娱类服务,如给老人过生日;专业支持类服务,如智慧养老服务等。

【舆情观点】

《广州日报》:“青年+老年”的养老创新值得鼓励。在养老资源短缺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后,提高养老质量的需求已经不容忽视。在混龄养老上,目前已有少数养老机构进行了大胆尝试,这是好事,有关部门不妨予以更多关注和鼓励,引导其顺利推进。毕竟,让一部分有此需求的老人能够得到高质量、有特色的养老服务,也是丰富养老体系层次的一方面。

《北京晨报》:伴老减租养老新风尚。对年轻人来说,“伴老减租”首先可以减轻经济负担,其次可以激发年轻人的志愿服务精神。对于老年人来说,可以激发生命活力。对于养老院来说,不仅可以减少空置率,增加吸引力,还可以充分发挥年轻人的特长,降低运营成本,提供优质服务,此乃一举多得。

(三)房地产企业布局高端养老项目

【事件概述】据《北京青年报》近日报道,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老项目,房地产等大型资本企业纷纷布局高端养老机构,养老项目价格动辄每月过万元甚至数万元,高档化趋势明显,这让许多对养老项目有需求的普通市民望而却步,而一些原本做“平价”养老机构起家的企业也开始向高端化的路线转型。

【舆情观点】

《经济日报》:以平常心看待高端养老机构。应该以一种宽容、开放的态度,来看待高端养老机构的出现。首先,高端养老机构的出现,既是一种自发的市场行为,也是一种市场选择的结果,无可厚非。其次,高端养老机构即便收费高,但只要物有所值,能够提供与价格相匹配的服务,就不该被随意质疑。最后,高端养老机构的出现,并不会妨碍普通养老机构的发展。从市场角度来看,高端化还是平民化,不过是为满足市场不同需求所做的市场定位。两者互相补充、互不妨碍,共同构成了养老市场的多元生态,有助于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法制日报》:养老项目高档化存在隐患。养老项目高档化或者高档养老项目越来越多并不是什么好事,相反有不少隐患。首先,养老项目高档化有可能拉升养老市场总体服务价格。其次,有可能出现养老床位结构性过剩而造成浪费。再次,可能会将养老项目从微利变至暴利。最后,还可能将普通养老项目和普通老人“边缘化”。因此,有关方面不仅要看到养老项目高档化这种苗头,也要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高档养老项目。除了控制高档项目总量,还要重视普通养老项目、经济型养老项目以及公益型养老项目的发展。

光明网:警惕养老项目高档化应做到“管放结合”。应把握“管放结合”的原则,并寓管于放,于放中严格管理。具体来说,主要是提供优惠的政策,给投资与建设养老设施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但鼓励不是纵容,放活也非放纵。一方面,合理的利润空间和成本区间还需要由政府来管控,不能由企业“任性而为”。另一方面,要避免养老设施的高档化和收费的高昂化,这离不开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5G零距离,在线挑选养老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