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骗局让老年人防不胜防

移动互联网骗局让老年人防不胜防

导语

移动互联网骗局让老年人防不胜防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移动互联网骗局让老年人防不胜防

移动互联网骗局让老年人防不胜防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移动互联网骗局让老年人防不胜防
移动互联网骗局让老年人防不胜防

随着科技的发展,老年人接触互联网的机会越来越多,相应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不久前,《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在互联网上当受骗过的老年人比例高达67.3%。面对互联网环境,老年人该如何适应,又面临哪些风险呢?

免费红包实为广告链接

今年63岁的陈先生是北京一家熟食店的老板。去年8月的一天,陈先生加入的一个微信群里出现了一个链接,标题为“某某(电影名)票房剑指60亿,庆功夜宴,撒钱啦,我刚刷到……”陈先生没有多想就点了进去。

陈先生参与了两次游戏,累计红包金额为40.96元,页面上还有“玩得越多,奖励越大”等字样。两次游戏后,陈先生选择“不玩了,立即提现”这一选项,但令他意外的是,这笔钱并不能被直接转到他的微信零钱中,屏幕上“需要进一步分享至微信群之后才能领取”的提示让他有些疑惑。陈先生又将链接分享至自己所在的另一个微信群,但分享之后又接到还需再分享至另外两个微信群后才能提现的通知。陈先生将链接分享至3个微信群后发现,领取红包还需要下载一款名为“某某商城”的应用。

经过进一步查询,陈先生发现这款应用的宣传语为“百万红包免费领,收益高达90%”,他这才察觉到不对劲,连忙终止了操作。

“这种骗术确实是令人防不胜防,如果不小心点开了就会被骗分享到好几个群里,导致多人连环被骗,最后在各个群里泛滥。”陈先生说,他到最后一步才发现这有可能是某贷款融资平台的广告链接,回想起来还是有些后怕。

领流量后银行卡被盗刷

2017年12月,王先生在微信家庭群里转发了自己银行卡的支出短信,短信显示两次支出累计600余元。今年59岁的王先生,在北京市昌平区经营一家小超市。他当天并没有使用那张银行卡进行任何消费,家人判断这很有可能与父亲当天早晨在朋友圈领取的“免费流量”有关。

据王先生回忆,他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转发赠送流量的链接,声称只要点击、分享链接就可免费领取500兆流量。他点进去后发现,页面中提示流量需要实名领取,还需要提供银行卡账号和密码才能获得领取资格,于是他便按照要求输入了自己的银行卡信息。

王先生的孩子说:“我爸爸的身体一直不太好,而且老人也好面子,损失的钱数量不大,我们就没有报警,最后带他去银行重新更改了密码。我爸爸用智能手机有两三年了,之前一直没有出过什么事情,我们也觉得挺放心,平常就没有刻意在这方面给他一些提醒。现在想来,还是应该多提醒他,毕竟老人对网上很多信息都缺乏分辨力,容易受骗。”

李女士也曾中过免费流量的招儿,她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转发微信文章,其中有一个赠送免费4g流量的活动,只需输入手机号便能领取每月1g流量。领取流量后,页面上出现了抽奖活动,李女士顺势参与,之后便收到了“中奖”提醒,活动方显示她抽中了一款电子手表,填写个人信息及收货地址等便可以通过邮寄的方式将礼品直接送到她的手中。

李女士认为手表的描述看起来很“高档”,正好可以给自己的小外孙玩,于是便支付了30元邮费。一周后,李女士收到奖品发现,手表根本不能用。“手表是坏的,我还白白花了几十元运费,以后再也不能相信这些信息了”。李女士说。

网络购物遭遇退款陷阱

今年67岁的赵女士,以前是西安一家食品公司的员工,今年1月,她在某网购物平台的一家旗舰店里买了一件衣服,不久却收到了一名自称客服的女性打来的电话。对方称,公司发现赵女士所购买衣物的批次存在甲醛超标问题,有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公司会安排快递员上门取货,退回后由公司统一销毁。

这名“客服”说,货款已经退回到赵女士的支付宝账号,赵女士打开支付宝查看并没有发现退款。

“那个时候我就觉得很奇怪,我就打电话问了我女儿,我女儿立马告诉我这是骗子,我就没有再继续,转头把那个客服给拉黑了。”

张先生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她母亲今年65岁,退休在家将近10年,已经成为微信用户两年了。前些日子,张先生的妈妈在朋友圈微商处购买了5斤芒果。

“微商发朋友圈自称是泰国进口芒果,打5折出售,结果我妈收到货后发现,芒果特别小,而且有好多烂了,根本没法吃,白花了40多元钱。”对于母亲的行为,张先生又生气又好笑地说,“以后真的不希望她乱买这些看似打折的东西,便宜没好货,十有八九都是被坑。”

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老年人都跟不上很多骗子们不断推陈出新的骗术,为此有关专家提醒老年人,一、不要贪图便宜,点击一些不知途径的链接。二、智能手机下载应用时,应选择正规市场的app。三、要经常杀毒和更新已下载的软件以免病毒侵害。

5G零距离,在线挑选养老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