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丰巢”——如何从多维角度看待我国的“医养结合”
导语
“大国丰巢”——如何从多维角度看待我国的“医养结合”?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凸显,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据统计,截止到201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大国丰巢”——如何从多维角度看待我国的“医养结合”
导语
“大国丰巢”——如何从多维角度看待我国的“医养结合”?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凸显,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据统计,截止到201
“大国丰巢”——如何从多维角度看待我国的“医养结合”?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凸显,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高达2.4亿人,占总人口数的17.3%(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据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占比高达35%,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
引言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与日俱增,我国老年人口比例严重超标,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问题面临严峻挑战。受我国人口政策的影响所产的“421”现代家庭结构的数量不断扩大,增加了家庭养老的难度。步入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机能处于衰退阶段,这使得老年人对于养老、医疗和护理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急迫。建立什么样的养老模式才能满足老年人的医护与养老需求,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重点。
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家庭小型化“三化”叠加,产生放大效应,使养老成为亟待破解的重大社会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需求,医养结合这一在国际语境下并不存在的概念于2005年首次提出,并逐步成为解决我国老龄化现状的一剂良方。
推行“医养结合”模式的意义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一种可以满足老年人医疗、养老和护理三重需求的养老模式,旨在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相结合,实现“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和其他公共健康管理,使老年人能够就近获得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尤其是对于一些长期患有慢性病、易复发病等需要长期在医院进行医治的老年人,逐步引导他们到民营康复医院、护理院等,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型综合性公立医疗机构的压力,缓解了医疗紧张问题;更加专业全面的养老机构,让老人在享受便捷的服务同时,还可以极大减轻老人亲属及子女的压力,使他们能够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学习、工作、生活中。
多维度看“医养结合”
3.1 从“公共治理”角度看“医养结合”
公共治理是指抛弃传统的公共管理和服务的垄断及强制性质,将部分公共责任转移到非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身上,强调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共同作,治理主体向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各主体之间分工协作,共同参与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使社会治理走向良性的发展轨道。”。
“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同样也需要多方助力搭平台,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制度保障;需要民营企业参与到“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项目中去,减轻财政负担,缓解养老压力;需要医疗机构提供专业设备;需要高校、科研院所和医院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养老服务能力;需要更多地志愿者和非营利性组织参与到敬老爱老尊老的义务服务当中去。所以各方参与,都是治理的主体,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都应该各展其长。
3.2 从“福利多元主义”角度看“医养结合”
福利多元主义是由罗斯提出的,主张政府不再是社会福利的唯一提供者。社会福利可以由公共部门、盈利组织、非盈利组织、家庭和社区共同负担,政府角色转变为福利服务的规范者、福利服务的购买者、物品管理的仲裁者以及促进其他部门从事服务供给的角色。[3]他认为国家、市场和家庭是社会福利的提供者,三者都有各自的缺点,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只有三者共同合作才能达到社会福利的最大贡献。
在当前我国老龄化社会加剧的背景下,光靠政府“单打独斗”已然行不通,只有政府“兜底”,市场“发力”,家庭“支撑”,三方通力合作,聚力助推方能保障我国养老服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政府“兜底”,政府部门应该起到政策导向、支撑和保障作用,出台有关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发展的意见规划,明确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各类标准,完善医养结合服务相关建设;市场“发力”,加快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市场化运作,尽快促进养老事业产业化。比如可以通过吸收民营资本、设立养老基金会,募集资金等社会化的方式拓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资金渠道;家庭“支撑”,作为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千年的古国,“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该信奉和遵守的,今时不同往日,我们不仅要满足老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更要从情感层面满足老人。这就需要家庭发挥支撑作用。多方联动,共同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医养结合”服务需求。
3.3 从“顾客满意度”角度看“医养结合”
顾客满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CS)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消费心理学家提出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某一情况下的顾客满足程度,主要是其在某一时点所做的评价;另一种是顾客在接受累积服务经历后的评价”。美国是最早开始调查研究满意度的国家,随后欧洲、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将满意度应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之中,渐渐地满意度的指示测评工作拓展到各行各业。
很多老人在选择养老机构时都会多方权衡比较,择优而住,而且在“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很多养机构都是民营企业,因此老年人的满意度直接影响着养老机构的发展,将顾客满意度理论引入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模式的设计与构建中,充分发掘老年人养护和医疗的需求,缩短老年人心理预期同养老机构实际服务之间的差距,尽可能全方位多角度的满足老人的需求。
3.4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角度看“医养结合”
根据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并结合CHARLS(2015)的访问研究数据,将老年人的需求做如下分类:
①生存需求
步入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机能都处于衰退阶段,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轻则行动迟缓,视力、听力下降,抵抗力差,患病率高;重则会出现失能、半失能、失智。作为这样一类特殊群体,他们需要或多或少或全天候的照料才能保障基本的生存。
②医疗保障
据调查“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慢性病发病率为53.9%,是调查人群平均水平的4.2倍,人均患有2至3种疾病”。老年人具有抵抗力差、患病率高、患病周期长、患病种类复杂等诸多特点,所以需要持续的医疗护理,而生活在养老机构的老人更加迫切希望得到医护方面的照顾。因此医护保障是老年人生活的安全需求。
③情感关怀
如今年轻人都工作压力大,有自己的小家庭,很容易忽略了老人。而与病痛相比,缺乏精神慰藉对许多老人来说则是更大的伤害。所以在做到传统养老服务的“物质养老”基础之上,家人、社会组织或者养老机构应该根据不同老人需求,真正走进老人内心,提供精神慰藉,注重“精神养老”。
④尊老爱老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老年人,特别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往往这种尊重的需求会促使老年人从学识、修养、形体、衣着等方面提升自己。
⑤实现自我价值
很多养老机构的老人都是从一线工作岗位退下来的,由于环境变化、生活方式切换,难免感觉自己老了、没有用了、人生失去了价值。其实很多老人并不缺乏继续参与“工作”的热情和能力,只是因为没有找到新的实现价值的方式和机会,这就要求社会组织或者养老机构应该帮助老人重新“发挥余热”,寻回新的存在价值。
结语
不难看出,老年人的需求不仅仅限于单纯的衣、食、住、行、娱乐和医疗,还需要精神层面的关怀和慰藉。故此,我们可以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运用到“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中去,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提供个性化、高品质和人性化的养老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实现“大国丰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