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态势如何?医改成绩单来了!
导语
“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态势如何?医改成绩单来了!
11月27日,国家卫健委就深化医改典型经验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卫健委体改司监察专员姚建红介绍了全国医改总体情况。
首页 > 养老新闻 > 行业新闻 > “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态势如何?医改成绩单来了!
导语
“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态势如何?医改成绩单来了!
11月27日,国家卫健委就深化医改典型经验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卫健委体改司监察专员姚建红介绍了全国医改总体情况。
“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态势如何?医改成绩单来了!
11月27日,国家卫健委就深化医改典型经验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卫健委体改司监察专员姚建红介绍了全国医改总体情况。
“十三五”深化医改规划实施以来,各项重点任务稳步推进,总体完成情况良好。其中,2017年主要目标已基本实现,到2020年的部分指标已提前达到规划目标要求。
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5项制度建设以及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分级诊疗制度正在形成
医改规划提出,到2020年,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姚建红表示,目前94.7%的地级以上城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80%以上的居民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
分级诊疗制度的形成离不开医联体建设、远程医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目前,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均参与了医联体建设。远程医疗服务逐步推广,重点覆盖了国家级贫困县和边远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稳步实施,组建家庭医生团队数量超过35.6万。
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配套支持政策不断完善。基层门诊医保报销比例提高,对转诊患者连续计算起付线,落实长处方、延伸处方,加强基层与上级医院药品衔接。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稳步推进
“以药养医”曾是公立医院的一大顽疾。2017年9月,全国所有公立医院全面推开综合改革,并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不含中药饮片)。
对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多数省份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80%,政府补助补偿10%,医院内部消化10%。
同时,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成效初显。姚建红表示,目前试点范围已扩大到所有城市,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重由2010年的28%提高到2017年的34.6%。
全民医保制度逐步健全
医保制度关乎国计民生。姚建红表示,目前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亿,参保率稳固在95%以上。
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2018年的490元,政策范围内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稳定在50%和70%左右。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中,医疗保障资金从2015年的5657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6916亿元。
姚建红指出,截至2018年9月底,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数量达13995家,累计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106.3万人次。医疗费用256.1亿元,基金支付比例为58.6%。
此外,随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持续推进,健康扶贫工程深入实施等一系列医保制度改革,居民就医负担有所减轻。
个人卫生支出比重持续下降,2017年贫困人口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平均为16%,因病致贫返贫问题逐步缓解。
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日益完善
通过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推进、药品购销“两票制”等措施,姚建红表示,短缺药品供应得到保障。对于139种临床易短缺药品清单,绝大部分已恢复生产供应。
为降低群众药费负担,国家实行进口药零关税,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推动下调抗癌药采购价格,开展国家药品价格谈判。
在对39种专利药品和独家生产的药品开展谈判的基础上,又对7种抗癌药开展医保准入国家谈判,平均降幅达56.7%。
为进一步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国家出台《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见》,并于今年10月发布2018版国家基药目录,数量由原来的520种增加到685种,基本覆盖临床主要疾病病种。
综合监管制度加快建立
全行业综合监管逐步推开的同时,持续实施国家监督抽查计划,重点强化医药质量和医疗卫生服务行为监管。
在推进医保智能监控方面,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姚建红表示,已有超过90%的统筹地区开展了医保对医疗服务的智能监控,逐步实现对门诊、住院、购药等各类医疗服务行为的全面监控。
相关领域改革加快推进
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姚建红表示,人均补助水平由2015年的40元提高到2018年的55元。
在深化医学人才培养方面,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使用激励措施。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有全科医生25.3万人,平均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1.81人。
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方面,推动互联网与医疗、公共卫生等服务领域融合发展。姚建红表示,目前“互联网+医疗健康”呈现良好态势。
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水平提高
在国际上,人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
目前,我国多项主要健康指标已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姚建红指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逐年提升,从2010年的74.83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孕产妇死亡率不断下降,从2010年的30/10万降为2017年的19.6/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10年的13.1‰降为2017年的6.8‰。
随着医改制度推行,“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统计显示,居民平均就诊次数由2015年的5.6次提高到2017年的5.9次,年住院率由15.3%增加到17.6%。
从门诊量来看,2017年全国医疗机构门诊量达81.8亿人次,比2015年增加4.9亿人次;2017年住院量达24436万人次,比2015年增加3383万人次。
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医改不但缓解了居民医疗负担,所取得成就还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在《柳叶刀》公布的195个国家和地区“医疗可及性和质量”排行榜中,中国被认为是医疗事业发展迅速,医疗质量不断提升,全球进步最大的5个国家之一。
世卫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发布报告认为,中国在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方面迅速迈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更加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