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市民政局“四个提升”扎实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南通市:市民政局“四个提升”扎实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导语

南通市:市民政局“四个提升”扎实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近两年来,市民政局突出重点,优化职能,紧贴民生需求,着力老有所养,“四个提

南通市:市民政局“四个提升”扎实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首页 > 养老新闻 > 政策法规  >  南通市:市民政局“四个提升”扎实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南通市:市民政局“四个提升”扎实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首页 > 养老新闻 > 政策法规  >  南通市:市民政局“四个提升”扎实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导语

南通市:市民政局“四个提升”扎实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近两年来,市民政局突出重点,优化职能,紧贴民生需求,着力老有所养,“四个提

南通市:市民政局“四个提升”扎实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近两年来,市民政局突出重点,优化职能,紧贴民生需求,着力老有所养,“四个提升”扎实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养老服务政策水平不断提升。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2014年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银行业扶持养老服务业发展指导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截至目前共有12家银行向各类养老机构发放贷款近8000万元,其做法得到了民政部和省政府的肯定;2015年在全国率先建立基本照护保险制度,以减轻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导致失能人员家庭长期照护的事务性及经济负担。截至目前,基本照护保险已覆盖南通市区120万市民,1206人正在享受保险待遇。该制度被评为2015年度江苏省现代民政建设十大创新成果之一。完成《南通市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确定市区各类养老服务设施近期、远期(2020年)建设空间布局。科学编制了《南通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南通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二是养老机构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截至目前,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由2010年底的16.7张增加至34.3张(按2016年常住老年人口202万预测数测算),养老机构总床位数较“十一五”翻了一番,增加至6.9万张,位列全省第二。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的养老床位达3.5万张、占养老总床位的51.73%。如皋博爱护理院、崇川常青乐龄护理院等成为业内有影响、社会认可度高的养老机构品牌。农村敬老院转型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试点工作、养老机构公建民营试点工作有效推进,全市共有72家农村敬老院转型升级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共有9家公办养老机构启动民营化试点。注重提升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水平,全市持证养老护理员达2537名,持证上岗率达81.97%。

三是医养结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市通过政府试点、机构探索、社会协作等方式不断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基本形成了医疗结构开设老年病区、医疗机构转型或增设老年护理机构、社会力量直接兴办老年护理机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居家养老与社会卫生机构互助和智能养老7种模式。我市医养结合模式的创新也引起了全国的关注,今年6月,我市被国家卫计委、民政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护理型养老机构(含护理院)29家,239家养老机构增设医疗功能,各类护理型床位19602张,占养老机构总床位的45.75%,而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已全部开设老年科。

四是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市提档升级达到标准化水平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有120家。已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家,老年人日托助餐点累计达到488家。在全省率先推进农村居家养老“一助一”帮扶服务,1.2万困难空巢、独居及失能老人的基本养老服务得到保障。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进一步完善,各县(市)区均已将特殊困难老人全部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市区低收入家庭重度失能老人政府购买服务标准提高到300元/人/月。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市区基本实现全覆盖。逐步探索建立“嵌入式”综合性养老服务平台,海门市、崇川区已各试运营1家,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康复护理等多位一体专业化就近就便服务。

?

5G零距离,在线挑选养老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