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社会养老服务现状需求分析
导语
北京西城社会养老服务现状需求分析
北京市西城区老年人口规模庞大,约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3.3%,其中仅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就达7万余人,且呈现“三高”特征:空巢、独居和
首页 > 养老新闻 > 政策法规 > 北京西城社会养老服务现状需求分析
导语
北京西城社会养老服务现状需求分析
北京市西城区老年人口规模庞大,约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3.3%,其中仅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就达7万余人,且呈现“三高”特征:空巢、独居和
北京西城社会养老服务现状需求分析
北京市西城区老年人口规模庞大,约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3.3%,其中仅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就达7万余人,且呈现“三高”特征:空巢、独居和丧偶老年人群所占比重较高;老年人口的慢性疾病患病率较高;因社会经济状况较好,对社会养老服务的购买力较高。
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潜藏危机与商机
通过对西城区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现状与需求调查,我们发现:
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旺盛。47%的被访老年人有上门看病的需求,但目前能够经常使用该项服务的老人不足1%;46%的受访者表示,社区卫生服务站不能满足日常就诊需要;有超过38%的老年人希望加强其他服务内容,如简化手续、增加药品种类、提供入户诊断以及强化健康咨询服务等。
老年人日常照料需求亟待关注。有约50%的老年人有康复治疗服务需求;有超过23%的老年人需要上门护理服务,有26%的老年人认为自己居住的社区能够提供该项服务。在各项社会化服务中,老年人对老年餐桌服务的需求最高,其次有超过18%的老年人需要陪同看病服务;超过15%的老年人有日常购物服务的需求,但接受过此项服务的老人不足2%。
老年人的社会参与需求意识强烈。聚会聊天是最受老人欢迎的娱乐休闲方式,看电视是老人最普遍的娱乐消遣和获取信息的途径,而对教育培训、公益活动等更为积极主动的活动的参与相对较少。91.97%的老人表示自己从未参加过任何教育培训活动;有34%的老年人希望参与社区培训。
老年人对精神慰藉渴望度超强。接受调查的老年人中超过24%希望接受聊天解闷服务,但仅有5%的老年人接受过该项服务。另据调查显示,分别有31.30%、25.18%、24.35%的老人希望通过定期入户、电话访问和与其他居民结对子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还有不少老人反映希望子女能够多来看望,或者通过办茶话会的方式将社区老人聚集起来分享心事。
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服务需求一般。调查数据显示,约12.5%的被访老年人愿意选择机构养老,其中以中低龄的老年人居多;高龄老年人中仅有8.1%的老人愿意入住养老院;失能老年人中也只有不足17%选择机构养老。
失能老年人是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最为旺盛的人群。调查数据显示,接近一半的失能老人最急需的是生活起居照料,如帮助穿衣、洗澡、如厕等,其次为取药看病,比例为14.0%,再次为家务帮助,比例为11.5%。目前仅有25%的失能老人接受过社区专门的服务。看病就医是起居照料之外失能老年人面临的最大困难。
我们能为老年人做些什么
从目前西城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来看,围绕“9064”养老格局,全区已经建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但针对目前老年人社会服务需求现状,下一步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配备专业人员,设立社工岗位,实现管理和服务专业化。针对目前养老服务中存在的人员匮乏问题,有必要在区一级成立专门的社会工作机构,对社会工作者进行统一管理,并在各个街道设置1-2个社工岗位,由该组织派出社会工作者,负责辖区内各种社会资源的整合,提高为老服务的效率。
多方力量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养老服务是一项全方位的工作,需要多方力量、多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并探索建立相应的多部门联动制度,一方面可缓解资金和场所紧张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人员匮乏问题。
培育和发展草根组织,实现社区互助养老。积极探索成立老年人组织,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老年人实现对自身群体的自我服务和管理,并为他们创造社会参与的渠道。
提升养老服务标准化、信息化。推动对各项养老服务内容和相关设施配置进行规范和标准制定,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推动养老服务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更好地简化服务的程序、降低服务成本,提高监督和管理效率。
依托老年餐桌建设,拓展规范化送餐服务。引导服务商对老年餐桌的质量进行提升,包括营养的搭配、推广规范化的配餐和送餐服务,提供更加优惠和便利服务等,制定和发展相关的行业服务标准,以及纠纷处理和等级评定规则等。
增加政府购买项目,拓宽门到门服务渠道。通过引入志愿者、养老服务机构以及物流配送企业等其他社会组织的方式,提供适度的定向资金补贴,为老年人提供包括助浴、助餐、助医、护理服务以及协助购物等综合性的日常服务。
利用社会资源,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依托专业化大医院,通过预约专家坐诊、医生出诊、提供代为取药服务等方式,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技术水平,同时提高上门看病及专业健康护理咨询服务。
引入专业力量,强化精神慰藉室功能。每年提供专项的资金支持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行;与专业的研究和服务组织合作,通过引入专业志愿者服务和设立专职、兼职心理咨询师,保证对精神关怀服务的人员支持。
让老年志愿者参与社会服务。通过丰富授课内容、扩大授课范围、增加授课地点等方式扩大老年大学的覆盖率。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服务和管理;鼓励老年家庭与青年人家庭的一对一结对帮助等。
发挥社会力量对失能老年人专业照料。通过引入志愿者组织以及其他机构,为失能老年人的家庭提供专业化的照料技能培训和咨询活动,力争实现每个街道至少有一处由专业养老服务机构运营的托老所,为失能老年人家庭提供支持性服务。
建设街道养老机构,延伸养老服务。引入社会力量,在多个街道设置中小型的养老院和喘息式的托老所,争取在每个街道建立一个小型养老机构,在社区托老所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中短期的喘息式24小时服务。
(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