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尚处于摸索阶段,社会各界对产业发展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化,政策导向和市场现实间还存在一定的偏差。

  首先要科学认识养老产业的本质特征

区别于其他服务行业,养老行业具有一些典型特征:一是市场属性。养老服务具有商品性,可以通过市场交换,但由于“就近就便”的要求,养老服务市场有很强的区域属性,超过一定的服务半径,服务成本大大提高、服务可得性大大降低。二是社会属性。养老服务具有很强的社会福利属性,需要政府补贴等扶持政策,以拉动消费。由于老年人特别是孤寡、失能、失智等特殊群体维权能力弱,甚至没有维权的能力,养老服务的开展直接涉及家庭安全,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但正因如此,养老市场又容易受到政策干预和人为因素影响,从而形成地方保护和区域垄断。三是投资属性。养老服务固定资产投资大、周期长、回报率低,但同时投资回报现金流稳定,受周期性影响小,一旦形成可持续运营模式和品牌效应,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由于利润率低,养老服务运营往往采取轻资产模式,缺乏融资抵押物,导致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难、融资贵。四是人力资本属性。养老服务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人员工资和激励在成本中占有很高比重,养老服务脏、累、苦,受传统文化以及追求自由、享受等思想影响,没人愿意干、留不住人,解决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不仅靠工资收入提高,还要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其次要科学认识养老服务的消费者行为特征

一是养老服务谁来买单?除了老年人,很多时候是政府买单(财政资金购买公共服务)、社会慈善买单(公益组织购买服务捐赠给需要的老年人)、亲属子女(义务赡养人)买单,这就使得养老消费的达成、消费者行为特征非常复杂。二是消费需求分级分类。老年人的经济条件、居住形态、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不同,享受国家福利待遇也不同,导致其消费行为偏好不同,消费的异质性明显。三是交易过程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老年人希望获得就近就便、整合式、一站式服务,对消费安全、心理需要构成功能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超过产品本身的直接功能,这就决定了消费行为本身是家庭安全、社会稳定的一部分。

  正是这些行业特点的客观存在,使得养老产业和养老事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事业是基础,没有事业,老年人基本权益无法保障。但同时,只有事业、没有产业,事业也不可能发展好。发展事业可以也需要运用市场手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养老服务决不能完全产业化,既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也要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规范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养老产业发展尚处于摸索阶段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