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正在加重。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占全部总人口的18.70%。如何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养老产业,成为历年两会的热议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祈福集团副董事长孟丽红在其将提交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提案中表示,养老产业潜力大、前景广,对促进我国养老体系完善、推动经济增长都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养老产业投资大、周期长,现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亟需政府给予引导扶持。
孟丽红建议,首先要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优化养老产业发展环境。同时,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开办养老式医院,促进养老服务内容多元化;加强养老服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后备人才培养;大力推动养老用品的适老化、标准化。
养老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严重的国家之一。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近年来我国在养老模式创新、医养康养结合等方面制定了诸多扶持政策。
日前,《“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出炉,提出“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老龄事业和产业有效协同、高质量发展,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格局初步形成等。
《规划》首次提出,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发展壮大老年用品产业,加强老年用品研发制造,大力开发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等需求的老年生活用品。鼓励国内外多方共建特色养老产业合作园区,培育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
在市场需求与政策鼓励的双重影响下,“银发经济”正成为下一片蓝海,养老产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年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规模将从4万亿元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既覆盖医药、地产、金融等传统领域,也涉及机器人、可穿戴设备、脑机接口等新兴科技领域。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养老产业痛点与矛盾突出,行业亟需进一步变革。
孟丽红表示,目前大部分养老机构专业化水平较低,养老服务观念仍较陈旧,仅提供最基本的日常护理服务,严重滞后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生理和心理安全等需求。行业专业化程度低,整体薪金低,无法吸纳高素质的专业护理人才,高素质行业人员数量不足。
此外,养老产品种类和内容相对匮乏,缺少专门针对老年心理、生理需求的产品。全球老年用品(康复辅助器具)有6万多种,但我国仅有2000多种。高科技产品、无障碍设备、生活自助类产品等自主研发产品仍然薄弱。老年服务与精神文化产品偏少、质量不高,适应老年人的休闲娱乐场所、书籍、电影等文化娱乐产品普遍稀缺。
克而瑞康养认为,养老产业具有“投入多、产出低,周期长、风险高、回报慢,盈利弱”等特点,养老行业用地难、融资难、盈利难等痛点依然存在,医养融合、医保异地结算、长护险互认、以及养老结构性方面等问题尤为突出。
建议开办“养老式医院”
针对养老行业的机遇与痛点,两会代表们给予了极高关注度。
孟丽红表示,针对老年人患病率高、病程漫长、医疗服务依赖性大的特点,建议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开办养老式医院,在提供衣食住行等基础服务之上,增加提供先进的医疗保养和娱乐服务,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
“开办养老式医院初始投资大,应在税收上给予优惠,促进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也可给予适当租金补贴、经营补贴,还可将养老式医院中老年人的诊疗费用纳入医保体系的做法全面推广。”她称。
为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孟丽红建议,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对已在职在岗人员开展定期技能培训,强化对服务人才的专业化、多元化培养。推动校企合作,促进养老机构与高等(高职)院校建立“订单式”培养模式等。
此外,加大养老日常生活用品、医疗康复器材的供给、建筑设施的适老化改造,制定和完善行业规范体系,对养老服务产业的各类养老服务产品进行统一标准,使产业发展标准化、专业化,尤其是养老用品的安全性设计、技术性设计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国家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金李建议,借鉴基础设施不动产信托基金(基础设施REITs)试点的经验,大力发展养老信托基金,汇聚社会资金进入养老产业。通过类似基础设施REITs的信托基金机制,规范资金使用,提升社会信任感,同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较低成本的长期社会资金进入,推动产业迅速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研究所所长张琳建议,健全覆盖全民的独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统一制度标准和管理规范;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出台相应政策和法规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吸引社会力量进入;对于惠民保业务,建议监管从产品设计、销售管理两方面,进一步出台惠民保业务监管细则。
目前,各类企业已开始积极布局养老产业。据克而瑞康养统计,养老领域新进入企业主要包括四类;央企/国企类如中康养投资、苏州康养集团,险资类如友邦人寿、招商信诺人寿等,房企类如星河湾集团、佳明集团,以及格美集团、九芝堂等其他企业。
机构认为,2022年将是政策破解行业痛点的关键年,也是养老市场供需双向发力重要转折年,老年客群开始“规模性”入场,企业也将迈入战略性扩大养老产业投资的新周期,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