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昨日召开的2022年全市民政工作暨民政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上了解到,过去的一年,成都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22个、建成公园式婚姻登记处6个、打造小区(院落)民主协商提能增效创新示范点20个。

据成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成都市制定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方案,统筹提高了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市辖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870元、县(市)提高到820元,实现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覆盖15‰的常住人口。

同时,建设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库,健全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将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单人户”纳入低保。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方面,覆盖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到18周岁,逐步拓展兜底保障和关爱帮扶覆盖。

全市新纳入低保8015人,认定低保边缘8457人,保障低保对象6.64万户、9.76万人,全市累计发放低保金7.82亿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2.39亿元,惠及残疾群众16.5万人;将全市6400余名特殊群体儿童纳入关爱保护体系,发放生活补贴3500余万元、孤儿助学金118万元。完善社会关爱援助体系,为3.04万名困难群众提供心理慰藉等帮扶关爱服务。

过去的一年,全市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22个,新增老年助餐服务点48个,新增普惠性养老床位2162张,改造公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4180张,支持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4114户,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5%。为6万余名特殊困难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支出养老服务补贴3636万元。

建设体现公园城市特质,具有成都特色的公园式婚姻登记处,实现婚姻登记从办公程序化到生态美学化的转变,首批建成6个公园式婚姻登记处。婚姻登记实现“全市通办”,试点开展“跨省通办”,全年办理结婚和离婚登记14.5万对。

殡葬改革方面,启动实施绿色殡葬三年行动计划,出台社区集中治丧场所建设管理办法,节地安葬奖补标准和生态安葬奖补标准分别提高至1500元、3000元,分别提高了50%和200%。

在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中,出台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和村(社区)党务、村(居)务公开等工作指南,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支持城乡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民生微项目77个,打造20个小区(院落)民主协商提能增效创新示范点。

出台培育发展品牌性、枢纽型社会组织实施方案,印发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促进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资助社会组织实施助老扶幼、邻里融合等公益服务项目370个,惠及群众200万人次。

推动社会工作服务“四级网络”建设,建成区(市)县社工总站23个、镇(街道)社工站261个、村(社区)社工室2632个,开发社区社工专职岗位4711个,服务群众38万人次。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四川:成都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22个,新增普惠性养老床位2162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