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兴东街道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教老年人用智能手机。
鞍山市灵西社区邀请相关医务人员到社区为老年人进行义诊。
沈阳市文安路社区大食堂破解居家养老助餐服务难题。
记者 王云峰
核心提示
社区是养老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省非常重视社区养老服务,全省各市都在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沈阳、鞍山、丹东等地部分街道社区,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强化基层服务能力,走出了一条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新路子。这些基层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始终想在前、干在前,切实解决社区老年人的大事小情,让他们能够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沈阳市文安路社区 打造社区大食堂 暖胃又暖心
“民以食为天”,饭菜可不可口,事关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沈阳市和平区南湖街道文安路社区党委的做法,真是暖胃又暖心。
文安路社区内有20个园区,辖区内居住的60岁以上老人有3200余人。为破解社区居家养老助餐服务难题,给辖区老年人提供便捷、舒适、优惠的就餐服务,文安路社区党委今年在民生保障及改善工作中率先寻求新突破,多措并举升级了“社区大食堂”。
全面升级的“社区大食堂”设有55个餐位,制作餐食的数量较扩建前增加百余份。根据需求,从原有一荤两素10元餐增加到两荤两素13元餐,每餐免费提供米饭和例汤;还可根据个人口味喜好单点餐品,承办寿宴。社区65岁以上老人,还可以凭“助老卡”享受八折优惠。此外,为了符合老年人的就餐习惯,社区食堂在烹制菜品时,会遵循低糖、低油、低盐原则,并适当延长烹饪时间。在采购原材料时,食堂也会注意挑选软糯易消化的食材。
社区大食堂还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智慧物联”,搭建全流程食品安全体系,食堂管理人员、社区居民、有关监管部门均可查看食堂后厨情况,打造“后厨可观、食材可溯、安全可查、质量可评”的社区安全食堂。针对老年人对科技设备操作困难、行动不便等问题,通过微信和订餐电话,居民就可进行选餐、预订,为居民就餐带来极大便利;线下还可为特殊群体提供免费送餐上门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需求,用餐便利的社区大食堂很好地解决了老年人的吃饭问题。
升级改造后的社区大食堂凭借丰富的菜肴、地道的口味、实惠的价格,受到了社区老年人的热烈欢迎。运行以来,每天用餐老人达到100多人,最高时可达150余人,截至目前,惠及社区老年人8000余人次。
下一步,文安路社区党委将继续深化完善社区食堂服务标准体系,积极探索推进智慧化社区助餐服务建设,通过打造有温度的社区大食堂,不断拉近邻里关系,建立熟人社区,让生活在文安路社区的老人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
鞍山市灵西社区 建在社区内的服务机构 方便又贴心
在亲情文化影响下,大部分老年人希望不出社区安度晚年。如何完善社区养老设施和服务内容成为摆在社区党组织面前的一个考题。
“让老年人在自己长期居住生活又熟悉的社区里养老,让这些老年人的亲属经常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看望老人”,这是鞍山市立山区灵山街道灵西社区党委书记刘娟的朴素想法。
灵西社区位于鞍山市的北端,地处城乡接合部,户籍人口8000余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到36%,是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鉴于这种现状,刘娟对辖区老年人养老需求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重点对老年人需要什么样的养老和服务形式进行了统计分析。灵西社区老年人以及他们的子女普遍希望在社区内建设一家养老服务机构,就近、方便,人们相处又亲切。
2019年11月,按照鞍山市盘活长期闲置房产用于社区发展的工作思路,刘娟在一些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大力帮助和赞助下,利用社区周边的闲置房屋,建成了灵西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中心下设两个服务站,即“依托家”助养服务站和“颐和家”康养服务站。灵西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面积有970平方米,共有56张床位。“依托家”服务站侧重于服务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颐和家”服务站侧重于服务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目前56张床位已是满员状态。为解决灵西社区居民的就业问题,灵西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目前招用的8名服务人员均为灵西社区居民,满足了他们在家门口就业的想法。
灵西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后,由于收费标准远远低于其他养老机构,维持中心的日常运转成了刘娟的心病。她主动找资源、找门路,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的作用,广泛调动辖区力量,呼吁社会各界对养老事业大力支持。目前,多家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经常性地向灵西养老服务中心捐助米、面、油、青菜、肉制品等生活必需品。多支志愿者团队在社区党委的组织下,经常到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理发、为失能老人洗澡,让老年人体会到了“家”的温暖。鞍山市消防支队、鞍山银行、育英学校等多家单位的青年志愿者还与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结成了对子,“一对一”地提供帮扶等志愿服务。
袁志梅为失独老人,自灵西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落成后就在这里居住生活。几年来,她所有的生活用品、衣物都来自社区志愿者的捐助。前一段时间,袁志梅突发急性哮喘住院十多天,社区党委安排了6名志愿者,24小时进行陪护。同病房的患者和家属都对社区志愿者赞不绝口,纷纷说道:“这些社区志愿者尽管不是老人的亲生儿女,但是胜过亲生儿女啊!”据了解,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还有12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几年来,这些失能老人都得到了悉心的照料。
丹东市兴东街道
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 全面又专业
丹东市元宝区在养老方面,由区委统一规划。在社区这一层级,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整合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紧紧围绕社区基层党建落实养老服务工作。整合社区在职党员、志愿者、楼长等组建志愿服务队;统筹社工专业人才聚焦老年群体,对接签订护理协议,切实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
这样,社区养老成了社区党建工作的一部分,一般的养老问题,社区就能兜底解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人对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需求。面对这样的需求,元宝区在街道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街道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面向所辖社区,提供高层次的服务。
2020年,元宝区利用原六道口街道办事处旧址改造建设了兴东街道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筑面积823平方米,投入项目建设资金100余万元。养老服务中心按照适老化标准设计,共设立床位13张,并辅助配备助浴、康复理疗、文化娱乐和老年培训等设施。吸引具有专业运营资质的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养老服务项目建设,并通过公开招标企业,采用公建民营方式,聘请沈阳的养老服务团队统筹协调中心运营工作。
2021年4月29日,兴东街道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营。这个中心坚持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理念,不但为辖区老人提供入户照顾、日间托管、临时照料、24小时个性化专业护理等多元化服务,而且还同各类志愿服务团体开展公益活动。
兴东街道的社区党组织经常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到兴东街道养老中心开展志愿服务,不断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一年来,养老中心共提供配餐就餐3100余人次,组织地区眼科、修脚、美容美发等志愿组织开展老年人眼科义诊、修脚、理发等服务300余人次,配合各类志愿服务团体开展公益活动30余次,接纳入院日间照料及长托服务老年人50余人次,有效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
兴东街道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将工作与党建相结合,积极探索居家上门服务,针对周边居家卧床老年人群体开展社会调研,及时掌握数据。并针对老年人身体状况制订服务计划,切实解决了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党建引领 辽宁省探索社区养老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