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压力逐渐加大,“时间银行”这种新型的互助养老模式日益受到关注。同时,各地相继出台了“时间银行”相关护航政策条例。

南京已出台方案,从市一级层面建立统一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成为全国首个在全市层面统一推行“时间银行”的城市。

青岛也明确,将于今年全面推广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实现服务时间全市通存通兑。并专门制定“时间银行”实施方案,明确了“时间银行”管理机构和服务站点相关标准及管理制度;志愿者、服务对象审核、注册、退出等相关标准规范;“时间银行”志愿者提供服务的流程及服务标准;“时间银行”服务项目种类;时间银行服务安全管理规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办法;“时间银行”服务站点以及时间银行志愿者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

上海还把“时间银行”写入养老法规。去年表决通过的《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开展社区邻里服务、低龄健康老年人与高龄老年人结对关爱等互助性养老服务,探索建立互助性养老服务时间储蓄、兑换等激励、保障机制。”将“时间银行”写入养老法规,并逐年扩大覆盖范围。

北京于去年表决通过的《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也提出,北京市将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回馈机制,支持志愿者利用参加志愿服务的工时换取一定的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组织可以通过服务积分、时间储蓄以及会员互助等方式,激励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

探索“时间银行”新模式,体现了公益服务的互助性。高龄老人享受了便捷的志愿服务,老有所养。这种互助模式,推动社会形成一代帮一代、低龄扶高龄的养老良性循环,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与可持续发展。“时间银行”不仅实现了互助养老,爱心循环,更成为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补充力量,也为发展互助性养老探索出新路子。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多地推广完善“时间银行” 探索“时间银行”新模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