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1月24日发布,出台一揽子举措,着力解决老年人的“急难愁盼”,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那么,这一揽子举措有哪些亮点和创新?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

《意见》: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对健康、失能、经济困难等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复照护、社会救助等适宜服务。

解读: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首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指出,在这项制度中,政府通过分类明确基本养老服务项目的服务内容、服务对象、保障标准、申请流程等,以表格形式向市场公布,并适时评估实施效果。杜鹏认为,一方面,这是政府承担养老服务责任、厘清政府优先保障的养老服务内容的清单;另一方面,清单不但遴选出服务项目、保障机制,还会有相应的持续支持政策。此外,清单明确了鼓励措施和支持的重点,市场也就明确了投入的方向,“这有助于精准对接养老服务需求,同时促进养老服务市场发展,提高养老服务效率,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

《意见》: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教育部门牵头研究制定老年教育发展政策举措,采取促进有条件的学校开展老年教育、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学校)等办法,推动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

解读: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研究室副主任郑志刚指出,早在2017年国务院关于“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就提到要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支持鼓励各类社会力量举办或参与老年教育。此次《意见》首次明确教育部门牵头研究制定老年教育发展政策举措,让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有了切实可行性。郑志刚表示,发展老年教育关键要解决好老年教育人才问题,《意见》也有了指导细则,比如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教育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而在未来还会有更多人才、资金、场地方面的配套政策来支持。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建议,应鼓励更多公建民营老年大学,“既能从根本上解决好资金和场地问题,同时又能让公益和市场化结合,切实解决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问题”。

鼓励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

《意见》:研究制定住房等支持政策,完善阶梯电价、水价、气价政策,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

解读:在党俊武看来,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是《意见》的重点、要点。党俊武指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产生了许多“与老分居”现象——成年子女外出工作,年老父母留守家中。早在2013年,党俊武就呼吁政府在制定就业、老年人社保等政策时,促成老年人与子女近距离居住。如今,这一条被写进《意见》,党俊武认为是党和国家应对老龄化进程的重要战略,“它不仅能有效解决‘与老分居’的问题,还让我们反思在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中,既要考虑年轻人又要考虑老年人;同时它也是未来住房政策的新导向,在房住不炒的前提下,各地会出台配套细则,促成子女近距离照顾、赡养父母”。

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意见》:着力发展街道(乡镇)、城乡社区两级养老服务网络,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探索“社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鼓励以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为依托发展互助式养老服务。

解读: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指出,《意见》首次清晰地明确了地方政府、街道社区在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的责任边界。具体来说,地方政府负责探索并推动建立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的模式;街道社区负责引进助餐、助洁等方面为老服务的专业机构,社区组织引进相关护理专业机构开展居家老年人照护工作;政府加强组织和监督工作。这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是非常好的指引。

郑志刚表示,“社区+物业+养老服务”和互助式养老服务分别对应我国城、乡居家养老问题,有助于推进各具特色的优质养老资源向老年人的身边、家边和周边聚集。继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2020年发文推动“物业服务+养老服务”的居家社区养老模式,《意见》此次再度提及,相信下一步将会迎来更为具体的政策指引和鼓励措施,推进这一模式落地。

鼓励各地建立老年人才信息

《意见》: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鼓励各地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为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

解读:党俊武表示,“过去我们总提开发老年人力资源,鼓励老年人再就业和社会参与,而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还是这种规格的文件首次提出”。他认为,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是面向老年群体中“沉默的大多数”的良好举措。“因为高级技术人员退休后,被企事业单位返聘的概率非常高,对于大多数有再就业意愿,但专业性又不强的退休人员,就迫切需要人才信息库这种带有公共服务性质的求职渠道,为他们提供更多出路。”

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意见》:完善从专业机构到社区、家庭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积极发展家庭养老床位和护理型养老床位,方便失能老年人照护。稳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加大探索力度,完善现有试点,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解读:在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孙洁看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目前的试点效果不错,每年都有新的进展,但总体来看,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目前普遍采用的按比例划拨医保基金结余资金的筹资方式不太可持续,护理员队伍还存在结构性短缺等。因此《意见》提出,要“稳妥推进”“加大探索力度”,由此可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还有待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发力。

深入推进医养结合

《意见》:卫生健康部门与民政部门要建立医养结合工作沟通协调机制。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协议合作,进一步整合优化基层医疗卫生和养老资源,提供医疗救治、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等服务。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湖南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雷冬竹说,《意见》之所以强调卫生健康部门与民政部门在推进医养结合方面开展沟通协调,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当前医养结合模式中还存在不少需要理顺的关系,比如医疗床位和养老床位的转换问题、养老机构举办医疗机构的医保报销问题等。他认为,《意见》出台后,地方应进一步明确公立医院举办的医养结合机构的服务对象、收费水平,对医养结合机构内开展的失能、半失能照护以及临终关怀类服务,建议实行医保每日定额包干或核定项目标准据实报销,合理控制医保基金医疗支出。此外,要鼓励医养结合机构对外开展养老护理培训。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解决老人急难愁盼,中央放大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