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22年,我省要加快发展基本养老服务”“打造‘15分钟助老生活圈’”等。养老服务事关小康成色。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对养老问题高度关注。

全方位优化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快发展基本养老服务,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助老生活圈’,我建议多向发力,全方位优化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省政协委员高娟说。

高娟表示,应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激发市场活力。在完善养老服务设施方面,持续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建设,探索多元化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照护、助餐、健康促进、智慧养老、文娱教育和个性化服务,满足社区老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在扩大供给方面,扶持引进养老服务企业,培育社会组织,引导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机构照护、社区照料、家庭照顾、临时照料、健康管理、康复理疗等;在队伍建设方面,积极组织养老机构管护人员参加消防、食品安全及养老护理技能培训,不断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专业化,为老年人提供更标准、规范、舒心的服务。

建立养老产业群形成规模效应

“养老,不只是让老年人简单地生存,还要让老年人活得健康、快乐和有尊严,要丰富和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省政协委员魏林呼吁,养老产业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获取利益,而是为了老年人的晚年幸福。

魏林表示,想要实现幸福晚年的目标仅依靠一家养老机构难以完成,建立养老产业群势在必行。在这个产业群里,各个环节都紧密联系,涵盖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养生保健、慢性病防治、日常照料、临终关怀等一条龙服务,形成养老服务的规模效应。

提供更加精准的为老助老服务

“目前,我省养老服务体系不够完善、高质量供应能力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省政协委员刘春峰认为,应加快全省公办养老服务发展规划与布局,加大对公办养老机构的支持力度,补齐社会公办养老服务短板。要为养老服务市场化运营创造条件。通过放开、招商、税收优惠等方式,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扶持政策,开辟医养报销直通车政策,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财政补贴政策,拓展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融资政策,为养老服务市场化运营提供保障。

此外,还应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紧缺人才纳入培训规划,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大力推进养老护理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以养老机构、医疗机构、服务实体、供应商为主体,整合各类养老资源,推动互联网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更加精准的为老助老,形成比较完善的全省智慧化养老体系,为发展智慧养老打好坚实基础。

让养老变“享老”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是每个老年人的心愿”。省政协委员周丽萍说,让每一位老人都能生活得安心、静心、舒心也是每一位子女的心愿。推己及人,我们应该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向“品质养老”发展,让养老变“享老”。

周丽萍表示,报告中提到的“15分钟生活圈”是一种很符合当下老年人需求的服务模式,政府应该创新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以机构为支撑、社区为依托、居家服务为重点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不断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居家照护、机构托养、康复护理等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如何补齐养老产业短板?省政协委员们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