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回民区厂汉板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生活在养老服务中心86岁的陈奶奶举办了生日会。

  养老关乎当下,更关系长远。当走进我市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你会发现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民生养老工作落到实处的成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聚焦养老领域关键问题、关键环节,把品质民生答卷写满获得感、幸福感……

  近日,回民区钢铁路街道咱家社区为老服务中心围绕团圆平安、孝老爱幼的主题,开展了手工剪纸活动。随着 “咔嚓、咔嚓”的剪刀声,一幅幅鲜活的剪纸画在老人们手中呈现。“这个活动举办得特别好,既弘扬了传统文化,还锻炼了手脑协调,提高了艺术素养。”参加活动的老人告诉记者,她特别感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精心组织,还让他们增进了邻里感情,度过了一段快乐有趣的美好时光。

  早上走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做康复理疗,中午到旁边的为老餐厅享受助餐服务,时不时参加中心举办的义诊和老年健康讲座……这是最近居住在金隅时代城的老人们最期待的事情了。“我们前期在金隅环球中心A座五楼开设了为老餐厅,2020年已经对外开放运营。为了让辖区老人能享受到更全面更贴心的服务,2021年我们再次升级,专门在距离为老餐厅不远处的赛罕区敕勒川路街道金隅时代城西门北侧二楼又开设了金隅社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该中心负责人徐俊宝告诉记者,新建成的服务中心占地面积760平方米,中心内设包括接待厅、休息室、书画阅览室、党建室、活动室、棋牌室、助浴间、康复理疗室、艾灸室等功能室。

  据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先后出台了《呼和浩特市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若干措施》《呼和浩特市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办法》等20多个惠民利企政策文件,明确了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并从土地、税费、场所、运营奖励、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助餐、长期护理保险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1+N”政策配套体系。

  按照“市、区共建示范点”“街道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建养老服务站”三种建设模式,通过新建住宅小区配建、老旧小区改造、合理腾退社区办公用房、利用青城驿站等闲置资源以及鼓励利用自有房产等形式,全面推进养老服务设施供给。所供给的场所经适老化改造后免费提供给企业运营,累计投入改造资金约1.03亿元。目前,全市已供给养老服务场所209处,已运营192处;31个街道级养老服务综合体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覆盖率达100%;市四区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已达80%以上。“一刻钟”养老服务便捷生活圈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在亲情陪伴下养老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据了解,作为长护险第二批试点城市,呼和浩特市在制定顶层设计、筹资方式、支付水平、服务主体、运行机制等方面构建完整的长护体系,将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实现保障范围全覆盖。职工、居民中被评估为中度、重度失能人员分别可享受750至1800元/月、600至1350元/月护理待遇。目前,评估和政策落实正全面展开,首期符合条件的1181人已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长护险的实施,切实提升了全市失能老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减轻了失能老人家庭的经济负担,为老年人晚年生活保障筑起一道“安全网”“保障线”。

  近年来,我市统筹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在城市完善分层服务网,加快城市嵌入式居家养老,将优质养老资源向社区倾斜。吸引南京悦心、德国蕾娜范等5家国内外知名养老企业落户呼和浩特,运营服务中心42个;培育本土寿康、社康品牌企业运营服务中心28个。同时,加强助餐网点建设。全市运营为老餐厅51个,其中独立运营20个,在中心内设31个,试点开展以来,约有20多万老人受益。

  为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扩容,我市2家职业院校与市民政局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3所职业院校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9家企业与4家驻呼高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并建立了实训基地,累计培训1000多人。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首府特色居家养老模式实现了社区、社会和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这种互动,让老人能以家为中心生活,以年轻的心态参与社会活动,最终享受“幸福养老”。

  ●记者 刘芳 文/图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莫道桑榆晚 人间重晚晴 为老服务托起幸福“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