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罗林
如何更好地照护失能、高龄、空巢、纯老、独居老人,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夜晚时段对于部分老人来说是“魔鬼时间”,容易发生疾病和意外,还可能因失眠、胡思乱想等造成精神障碍;而对于家属来说,夜间照护老人是一份多出来的陪伴,但长期夜间照护是一件压力巨大的事,因此迫切需要社会力量的援助。
为弥补居家养老服务夜间照护方面的空白,苏州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家庭养老夜间照护床位”建设,为国内养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本报全媒体记者为此进行了调查采访。据了解,2021年,苏州夜间照护服务已累计签约2796人,服务20万人次,勇闯养老服务“无人区”。
“居家乐”护理员上门开展“夜间照护”服务
每晚50元至100元
夜间照护让家属得以喘息
2020年5月21日,《苏州市家庭养老夜间照护床位建设运营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成为家庭养老夜间照护的主力军,在夜间陪伴、照护老人。
“我们是最早参与夜间照护的,经过大半年时间的尝试,市场慢慢被打开,老人家庭花钱购买服务的潜力被激发,调动了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居家养老是主流,作为白天服务的延伸,我们很看好夜间照护的市场前景。”苏州市姑苏区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主任周志英介绍,自2020年正式启动试点以来,该中心提供的夜间照护服务共签约了865位老人,累计提供14167次共计70248小时的夜间照护服务,累计有161位员工参与此项服务。
今年95岁的吴阿姨是西大街社区的一名独居老人,身体状况蛮好,生活能够自理,还可以自己扫地,做简单的家务劳动。原本吴阿姨的三个儿子在一年中每人轮值四个月,24小时照护她生活,然而吴阿姨的儿子们也都年逾七旬。听说有了夜间照护服务,她就和儿子们商量:“你们年纪大吃不消了,找个人来陪陪我吧。”其家人通过社区联系上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签约了“夜间照护”服务。从2021年8月份开始,每晚9时,养老护理员黄士花都会准时上门,半年来几乎天天如此,没有休息。
“吴阿姨的作息时间是每天下午4点多就入睡,第二天凌晨三四点起床。进门了我会先看看阿姨睡眠的情况,我睡觉比较警醒,晚上起夜上厕所的时候也会去阿姨房间看看她有没有睡好,被子有没有盖好什么的,她第二天凌晨五点半起身到客厅看电视,那时候我也醒了,我会起来观察阿姨有没有穿好衣服。吴阿姨是在机关里退休的,关心国家大事,早上起来喜欢和我聊聊天,我为她烧两壶水泡点茶,6点钟就离开了,基本也能休息好。” 黄士花告诉记者。目前,苏州市民政局对该项目的指导价为每晚50元到100元,像黄士花照护吴阿姨的收入是每天50元,每个月可以增加收入1500元。
“目前在我们这个服务站签约的夜间照护客户有10位左右。”居家乐西美服务站站长陈凯告诉记者,附近楼上90多岁的周伯和同样90多岁的老伴两个人生活,前阵子周伯摔跤导致腿部骨折,从医院回来后,子女住得远过来不太方便,也请了夜间照护。从晚上七时到第二天早上六时,护理员要起夜一两次搀扶周老伯上厕所,早上起来还要负责把早饭做好。“这位护理员已经照顾周老伯三四个月了,每晚收入70元,今年春节期间只在除夕晚上休了一天。”
“最辛苦的夜间照护是服务大小便失禁的老人,如果夜间老人拉了大便,必须要处理好卫生,擦拭干净,不然会有褥疮。像这样起夜处理一次最起码要半小时左右。遇到这种比较困难的状况,我们就需要每隔两天换一个护理员,因为护理员白天也要工作,时间长了休息不好,自己身体也吃不消。不过大家都挺有干劲的,和老人相处久了都像亲人一样,就能坚持下来。”对于长期照顾老人的家属们来说,晚上睡个踏实觉成了最奢侈的念头。而夜间照护服务给与老人的照护是专业贴心的,家属们终于得以喘息。陈凯表示,开展夜间照护项目以来,家属们都感到非常满意,“送来的锦旗、感谢信不知道有多少,也有在过年期间送红包给护理员的,都被我们婉言谢绝了。”
杨文权(左)、虎阜社区党委书记乔怡(中)和顾老伯(右)
“技多不压身”
物业保安兼任“夜间护理员”
随着夜间照护服务的开展,服务人员短缺等问题也开始出现。据介绍,目前从事夜间照护服务的服务人员主要依赖既有的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等服务队伍,报名参与夜间照护服务的服务人员并不多,且几乎都是女性,男性护理员紧缺,一些有服务需求的老年男性只能排队等待。
为补充夜间照护服务人员队伍,解决服务人员女多男少的问题,苏州市民政局联合市住建局探索“社区+物业+养老”新模式,鼓励物业公司参与养老服务。在提供夜间照护的服务队伍中,物业作为一支新生力量,发挥自身在服务半径、服务队伍、响应时间等方面的优势,参与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来。
虎阜花园是苏州市首批原居安老响应中心,虎阜社区联合金虎物业共同启动“物业+养老”工作,利用物业“距离近”“人员亲”“硬件足”等优势,将24小时物业服务运用到养老服务中,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
2021年对于金虎物业的保安队长杨文权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因为这一年,作为退伍军人的他除了担任物业保安队长的本职工作以外,还考取了“养老护理员”中级资格证。2021年6月,家住虎阜花园的顾伯因气喘住院,考虑到子女住得比较远且工作繁忙,出院后,虎阜社区党委书记乔怡就协调金虎物业,请他们帮助安排人手照顾老伯两三晚。刚拿到“养老护理员”中级资格证的杨文权就成为了最佳人选。“我下班后吃过晚饭,六点多就到了顾伯家里,给他做好晚饭,搞搞卫生,晚上我就在他床边支了一张折叠床休息,方便照顾老伯起夜上厕所,他有什么不舒服,我第一时间就可以照顾到。第二天早晨六点多,我起来给老伯买好早饭、洗好脸就又回到物业上班了。”
在杨文权的照护下,顾伯身体慢慢康复,如今82岁的他还加入了社区的“老娘舅调解队”帮助邻里解决纠纷,继续发挥余热。
今年41岁的杨文权2007年从事维修工作,后来到物业公司上班,为了考取“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他去年坚持每周末两天去培训学校学习,经过8天的培训和考试,成了一名合格的“养老护理员。”他对记者说:“多一个证书,也算是多一个手艺,技多不压身。”金虎物业管理人员对记者介绍,物业服务人员到业主家中进行夜间照护服务,都是持“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上岗的,服务前签订协议,夜间照护的价格在每晚100元左右。目前,该物业的几百名员工中有11人已经考取了“养老护理员”资格证,除了可以更好地服务业主,也是物业业务的拓展和转型。
物业+养老“共建共融”
一站式服务助老人“原居安老”
记者采访了解到, 2020年10月,苏州市民政局就联合市住建局推出“物业+养老”服务新尝试,向永旺永乐(江苏)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苏州金虎物业有限公司、阳光城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吴江水乡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4家“物业+养老”服务响应点试点单位授牌首批“苏州市原居安老响应中心”。该中心可为老人提供生活服务、医疗服务、陪伴服务等,发挥物业优势的同时,整合街道、社区、医疗机构及社会组织等各方资源,为老人提供全天候、全层次的养老服务。
“物业公司市场覆盖广、从业人员多,可以成为养老行业的重要补充力量。”苏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罗林介绍,为解决服务人员和服务对象的性别匹配、互相适应和及时响应等问题,鼓励物业公司积极参与家庭养老夜间照护。“物业公司中的保安人员多为男性,能够平衡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中的女性比例,满足男性长者的夜间照护需求;加之物业人员平时与老人们接触较多,那份熟络可带来天然的信任感。”
“我们与多家物业公司深入交流后发现,部分物业公司已经从事或正准备拓展养老的相关业务。物业公司在养老产业方面具备多端切入的优势,更具有做大养老服务的潜力,他们亟需的是政策引领和业务指导。”罗林介绍,苏州市民政局与市住建局和物业协会进行了多次沟通,多方一致决定,以夜间照护为契机,在苏城打造一批“原居安老响应中心”。响应中心不仅提供代买代购、助餐送餐、深度保洁等生活服务,还将配备养老顾问,链接就医陪诊、家庭适老化改造等专业化资源,老年人想要的都可以在这里“一站式”得到响应。
苏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罗林
保障“三人一物”
解除夜间照护后顾之忧
“夜间照护”这一市场空白,并非未被养老服务机构发现。之前,苏州一些养老服务中心也曾尝试提供夜间服务,但效果并不明显,“护理人员从何而来?服务标准怎么订?价格又是多少?责任如何厘清?很多问题无从参考。《管理办法》的出台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有政府支持,名正言顺,老人认同度也更高。”罗林介绍,苏州从1982年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比国家和江苏省都要早。所以对养老问题比较重视,开展的实践探索也更早。
罗林介绍,夜间照护不仅提供包括洗漱如厕的起居照料、谈心解闷的精神照护、分忧解难的应急处置等基础服务,也可满足代办代购、临床护理等个性化服务要求。服务对象为居住在本市范围内,年满60周岁以上老年人,优先保障高龄、独居、失能、残疾、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家庭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苏州市民政局依托有资质的服务机构,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的护理员在夜间时段将照护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中,使老年人家中的床位具备“类机构”照护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风险防控方面,家庭养老夜间照护床位纳入苏州市居家养老服务组织责任险保障范围。据了解,这一保险是苏州市民政局2010年率先推出的,由政府买单,商业模式进行运作,护理人员和享受服务的老人在服务与被服务的过程中出现什么意外,都可以由这一保险进行理赔。这一保险与养老机构综合责任险以及老年人人身意外伤害险一起组成了苏州“三项惠老保险”,保障“三人一物”——“三人”指老人、服务队伍、前往养老机构探视老人的亲友,上述对象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什么意外都可以理赔;“一物”指养老服务机构的钱、财、物,如果出现什么意外,也可以由保险公司理赔。“这就解除了各方面在养老服务、尤其是夜间照护方面的后顾之忧。”罗林说。
难点:服务人员短缺、消费理念保守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服务人员短缺、养老消费理念保守等问题也显现出来。周志英谈到:“部分用户有需求但环境有局限性;部分有需求但支付意愿不强;收费不高导致服务人员积极性不高;本地服务人员家庭上有制约。”记者从其他养老服务中心采访也收到了类似的反馈:“目前50元~100元的指导价偏低,影响了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另外,目前养老服务中心派出进行夜间照护的护理员多是白天晚上连轴转,长期来看不利于形成一个良性机制。”
针对上面的难点,当地民政部门表示:“面对服务人员短缺,一是鼓励养老院、护理院合理调整人员排班,积极参与;二是鼓励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扩大农民工、经济困难人员等就业重点群体的招聘数量,开展养老服务技能、安全等岗前培训,补充人员队伍;三是积极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鼓励服务机构认真研究苏州市《关于建设劳动者就业创业首选城市的工作意见》等最新政策,用好用足政策带来的红利。在政策范围内,探索非全日制用工、个体经营等新就业形态。”
罗林告诉记者:“面对老年人消费理念保守,一是通过有影响力的自媒体推出免费体验活动,瞄准老年人的子女、亲属开展推介,达到晚辈关爱长辈、带动长辈的效果;二是动态更新《苏州市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清单》,促进供需对接;三是加快智慧养老体系,为老年人提供“点单式”便捷养老服务,引导消费意愿释放。”记者在相关的小程序上体验发现,用户可以方便地在上面找到所需的护老服务,实现“点单式”的便捷,并可以实时跟踪服务状态。
记者手记:"家庭养老夜间照护服务”直击痛点
家庭老人的“失能”,随之而来的就是整个家庭的“失衡”。对于家属来说,白天照顾老人已经很辛苦,如果晚上不能得到休息,就更加难以承受。而对于任何人来说,长期照顾病人都是一件压力巨很大的事,因此需要社会力量的援助。苏州市民政局首推的“家庭养老夜间照护服务”直击养老问题中的难点、痛点,让老百姓拍手叫好。
这一模式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普惠适用”原则,对老百姓来说成本较低、经济支出较少,能够承受。尤其是如果家中老年男性体重较重,由物业保安“转型”的男性护理员就近照顾非常有优势。而且其用工模式十分灵活,依托养老服务机构,短期、长期、临时照护都可以,并且有保险作为双方面的安全保障,收到普遍欢迎。而这一项目能否顺利推行,并日益发展成熟,让护理员获得更合理的报酬、更高的工作成就感也非常重要。推动夜间照护服务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各界企业及组织共同的关注和努力。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