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一把锁,回来一盏灯”,这是现代大多数空巢老人的生活写照。随着我国坐高铁似进入老龄化社会,初老人群快速增长,其中独居、无子女、失独的孤寡老人也迅速增加。因而带来的中国老年人“空巢”养老困局也不断地成为社会普遍性问题,面对中国式养老之痛,我们怎么进行破局?

现阶段的中国空巢老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城市的空巢老人,主要以子女在外地工作和无子女老人为主;同时由于农村年轻人都在城市务工或者逐渐迁入城市居住,长期留在乡村居住的主要是留守老人和独居老人。

这些空巢老人的子女因工作、生活等原因不能亲自在老人身边照顾,空空的房子里只有老人自己,这是何其孤独。让空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终,老有所盼,是中国老龄化发展过程中需要长期面对和有效解决的事情。


空巢老人五大养老之痛

第一,老人对于养老院的不认同,很多老人认为养老院护工不专业、管理粗暴不人性,也是老人抗拒养老院的原因。

第二,国内失能老人护理费用高昂,目前在二三线城市一天的护理费用就超过三位数,更别说一线城市,护理费让许多家庭和老人望而却步。

第三,空巢老人由于身边无人照顾,遇到类似跌倒摔伤、重病突发等紧急情况,往往无法迅速向外界发出求助信息,造成延误治疗时机,造成重伤和死亡的案例不计其数。

第四,空巢老人经常伴随着孤独感,少与人交流,与社会脱节。

国外养老措施借鉴

日本老龄化非常严重,面对这种情况建设了大量与老年人有关的养老设施;荷兰政府鼓励所有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里,国家会在其偿付能力基础上给予不同程度的资金补贴;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体系首要功能是养老保障,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医疗保障和住房、子女教育等功能;加拿大最为普遍的是各种档次的老年人公寓,老人在这里可以进行适度基础的锻炼身体,还提供医疗监测和娱乐活动等服务。

关注精神需求,让空巢老人“潮”起来

数据表明,2020年有44.2%的老年人选择学网作为主要社交娱乐方式,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中老年群体存在不会使用、字体看不清、无法求助、不会安装升级等现实困难。

为了解决老人“上网难”这一问题,2020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24个部门,就切实解决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运用智能技术的困难召开会议并作出部署。有关部门制定并发布了相关政策文件,主要着眼于互联网网站和应用的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多个手机APP、网站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办事等多类别服务场景,进行适老化升级。

社会应当对空巢老人更加宽容

一个社会的文明先进程度,就在于这个社会里面的人对待老人的态度是如何。对于空巢老人来讲,身边没有家人陪伴,社区应当向他们科普一些政府适老化政策和便民服务的关操作方法,社会办事处也应当设置一些老人专用的窗口。

如疫情期间,对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来说,处处是出行的难关,交通枢纽等公共场合也应该多设置老人独立通道,让老人出行更畅通。

社区承担一定养老功能

社区要利用一切条件,尽可能地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多组织一些老年人适宜参加的活动。社区可以建立养老驿站,能使空巢老人保持健康、开朗的心态,切实感受到社会的温暖。部分一线城市已经开办了这种社区驿站,大到体检、看病,小到吃饭、剪发,只要打个电话预约,就能有人来帮忙解决,对于空巢老人来讲非常方便,让老年人心里更安全,生活更便利。

让空巢老人更快融入充满活力的社会生活,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应用,让老年人发挥社会价值,愉快安度晚年,还要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发挥社区养老功能,让社会为老年人做出更多的帮助。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中国式养老之痛,空巢养老的破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