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纯社区为辖区老年人免费提供按摩椅服务。
□记者 赵亮 文/图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每个家庭都绕不开的民生话题,也关乎社会发展进步。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如何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建言献策。“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加强居家、社区和机构融合发展。”市政协委员刘学军在其提交的提案中如是表述。
现状 绝大多数老年人青睐居家社区养老
“2020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盐城老年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达到19.88%,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较2010年增加7.9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68个百分点。”多年来,刘学军一直比较关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他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汹涌而来的白发浪潮对养老福利事业造成了极大压力,使尚未形成完善体系的养老服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而在众多养老方式中,绝大多数老年人青睐居家社区养老。
但是,我市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转型相叠加,老龄问题与利益、观念变化相交织,如果养老服务对各方利益的兼顾不够,长此以往,必将对现有养老保障体系提出严峻的考验。“综合一些专家研究分析,我认为造成目前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刘学军表示,部分养老机构没有形成有效供给链条,养老服务机构能级相对较低,整体服务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不甚合理。目前大力发展的机构养老模式能够满足高龄、失能(失智)的生活料理需求,但需要耗费较多资源,成本非常高。而传统家庭养老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家庭规模的缩小等原因,使得家庭养老服务功能日益弱化。
此外,专业服务人员短缺。养老服务是一种专业化的特殊服务,需要具有不同专业层次的、经过系统培养背景的专业人员。所以,在“未富先老”的严峻形势下,必须按照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走出一条能够基本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新路子。
建议 加快构建“普惠型养老服务”一体化
为此,刘学军建议:着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相协调。注重社区居家养老基础地位,努力实现居家上门服务覆盖城乡,加大各县(市、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进度。着力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安全性、便利性与舒适性,推进省政府民生实事工程适老化改造项目。为全市城乡困难和高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上门服务,加快构建“普惠型养老服务”一体化。
“从老年人养老服务及意愿需求的角度出发,推进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融合发展。”刘学军表示,针对生活尚能自理的老年人,鼓励老人走出家门,进入或更好地融入社区,提升生活质量。针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或者机构建立专业的服务团队提供上门服务,保障老年人的生存、安全及情感等多方面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家庭签约医生、巡诊制度,通过对家庭成员进行基础护理或照护培训部分缓解人力不足的问题。
在如何积极推进养老事业产业化,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养老服务方面,刘学军建议,保障资金多元化来源与充分投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统一公办民办、内资外资养老服务扶持政策标准,不同所有制养老机构享受同等的税费、补贴、人才等政策待遇。鼓励镇(街)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闲置医疗床位开展养老护理服务。推动社会力量成为承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主体。
在此基础上,通过政府主导的普惠型养老主渠道,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将经济困难的高龄、空巢独居、失能失智、农村留守、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纳入基本养老服务保障重点。同时,全面落实老年人福利补贴制度。积极探索互助性养老模式,通过邻里互助、志愿服务、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等方式,开展互助性养老服务,并逐步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机制,作为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服务的重要补充。
刘学军还建议,发展专业队伍建设,加强服务人员职业技能。发展社区居家养老的首要任务是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充实居家养老专业人员数量,合理设置居家养老的工作岗位,提高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让“养老”变“享老” 202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