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更是重中之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规划》中,多次提及“兜底”。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在答记者问时指出,《规划》提出的织牢兜底性养老服务网,包含三方面:一是健全基本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二是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三是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

根据《规划》,首先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同时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另外,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建立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针对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服务。

而在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上,《规划》提出,在满足有意愿的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公办养老机构重点为经济困难的空巢、留守、失能、残疾、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等提供服务。鼓励地方探索解决无监护人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难的问题。

此外,提升公办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增设失智老年人照护专区,在满足政策保障对象入住需求的基础上优先安排失能老年人入住。支持1000个左右公办养老机构增加护理型床位。

董登新认为,目前,我国养老资源呈现两极分化的特征,一些高端养老机构只有少数人能进去,出现大量的资源闲置浪费。另一部分则是大量的小型养老机构,服务质量难以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由国有企业进入养老行业,把它作为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来担当,可以真正解决养老的普惠性、低成本的需求。

在农村养老上,《规划》则提出,要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以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等为依托,构建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网络。同时,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定期巡访制度,督促家庭成员履行赡养扶养义务,提供必要的援助服务,帮助解决基本生活安全问题。

董登新指出,农村养老最大的问题是分散性居住,所以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难以和城市一样整齐划一。

“农村很多都是居家养老,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失能失智的老人,引入长期护理险,能够解决居家养老的基本需求。比如说湖北的荆门试点长护险,农村老人如果失能失智,每月可以获得2000多元政府的补贴,这笔钱可以用于请家人或者亲戚来照顾老人。”董登新指出。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养老服务更加“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