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的赵荣堂家在虹口区,81岁的曹整整原来住在松江叶榭镇上,但他俩现在都“隐居”乡间。赵老伯说:“我以前在黄浦区做中学语文老师,那时就向往田野生活,总想着能回归大自然,这样的生活才脚踏实地。”曹阿婆说得更直接:“我就喜欢待在空气好的地方。”

如今,在叶榭镇堰泾村的“幸福老人村”里,出现了本市首家由社会力量参与,借助农村公益养老项目运行的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村长”蒋秋艳说,这也是在探索符合本区乃至上海农村地区实际的特色养老经验和路径,让当地老人在不离家、不离乡、不离土、不离亲的情况下,延续原来熟悉的生活方式;同时,在多元化公益为老服务中,让一些中心城区的老人也乐于到农村来度过幸福的晚年。

蒋秋艳说:“我们这个幸福老人村是由三位发起人以个人名义共同出资450万元,租赁了堰泾村连片闲置的9户人家的10幢农村宅基地,经过改造形成了占地8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内设49张床位的标准化养老空间。内部除了长者照护之家之外,还包括有老年活动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助餐点、老年人助浴点等。目前,入住老人平均年龄为87岁,其中,本镇老人占80%,其余来自松江其他街镇以及市中心。幸福老人村长期为103名老人提供日间照料,为150名老人开展助餐服务。”

被四周的乡间小院和农田包围着的“幸福老人村”,透着浓浓的野趣,农家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在规划设计上,完整保留了农村宅基地的生态结构,有园林小道、原始竹林、蔬菜种植、活水鱼塘等;在功能服务上,根据不同护理等级,设有轻度护理、中度护理和重度护理三个养护区。专业服务设施配置齐全,内设有老人阅读、上网、娱乐的活动室、阅览室、恒温公共浴室、休息室,可供心理、医疗、法律咨询的咨询室,多功能会议厅,计划建设康复室、医务室等;每间居室配有卫生间、空调、有线电视、应急呼叫器等。

杨志平、闵金木、杨石元三位耄耋老人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同村村民。杨石元说:“我们几个人的家离幸福老人村都不远,走走大概七八分钟吧。村里给7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早餐,所以我们天天到这里来碰头,也算找到了乐趣。早饭的花样每天不同,有粥、面条、馄饨、炒年糕等。而且,每逢农历初一,都是幸福老人村大聚会的日子,老人一起吃免费面条,浇头有大排骨、荷包蛋等。”

蒋秋艳把每月一次的免费午餐聚会称为“孝亲日”,每年还组织全村老人吃年夜饭,每次开席45桌,经费都是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众筹的。“现在我们正在打造升级版的幸福老人村,打好农家品牌,用好农家资源,准备开设乡村咖啡馆、乡村博物馆、开心垂钓、农事体验馆等,集健康、养老、旅居为一体,成为都市里极具特色的新型养老点。”她说。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调查点:松江区叶榭镇堰泾村 市中心老人向往“幸福老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