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正在以雷霆之势席卷全国,北京的老龄化程度位居前列。养老问题早已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热点,养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受到关注。坚持问题导向看,当前老年人养老服务工作存在的不足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现有养老方式与老年人期望值存在较大差距。从专业机构问卷调查评估结果看,当前大城市老年人对物质生活(衣食住行、家务情况、就医情况)的满意度相对较高,但是同样类属于生活需求的旅游等其他需求服务工作尚有不足,尤其是在现实养老方式上与期望的家庭养老存在较大差距,家庭养老的核心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社区养老服务能力还未跟上。值得注意的是,在访谈中,有不少老人提出希望进一步规范养老机构管理,从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人员配备、经费支持、生活环境等方面保障养老服务水平,使得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得到基本保障。

二是老年人精神服务工作浅尝辄止甚至流于形式。当前,老年人对子女陪伴等来自家人的精神慰藉基本满意,虽有不少老年人对子女交流的深度与频度有所缺憾,但也对子女工作繁忙而疏于照顾的现状表示出理解。除了子女,很多老年人选择与老年朋友倾诉心事,从而得到心理补偿。需要注意的是,老年大学、社区活动中心、社工事务所等机构所组织或者支持的老年人文体活动,并未能“深度”抵达老年人的精神世界,文体活动集中限于唱歌、跳舞等健身活动,书法、摄影等活动则较少触及,不少老年文化课程甚至成为摆设。

近年来,这一情况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据北京日报报道,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规范》此前已经发布了助餐、助医、助洁、助浴、精神慰藉等部分内容。服务满意度测评和巡视探访两部分内容于近日发布,将于4月1日起实施。根据新规范,服务满意率低于90%,测评结果即为“不满意”。另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市地方标准《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照料操作规范》于近日发布了最新版。新版《规范》规定了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照料操作的基本要求与操作方法,适用于养老机构中养老护理员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

应当说,这些政策的出台很及时,“病症”分析到位,“下药”准确。关键就看后续的执行和落实情况了。这些举措,迎合了老年人的现实需要,完善了家庭养老帮扶,动员了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年轻子女的力量,为老年人提供温馨的家庭养老氛围;同时,比将进一步提高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专业性和人性化服务,让老年人不论身在何处,都能体会到家庭氛围。另一方面,以家庭养老为基础,利用老年人子女、邻居、朋友等情感关系,帮助老年人拓宽情感依托渠道,同时,寻求社会支持,强调社工服务的专业性,将会有效减缓老年人的精神焦虑。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完善家庭养老帮扶北京行动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