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照顾一个失能失智老人是什么感受?
不受控制的坏脾气,每天多次翻身、换尿布,按摩身体,白天黑夜无数次的清洁、换洗......身心上的折磨,经济上的不堪重负,只有实际护理过的人才知道,这个过程有多么艰辛。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对于因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导致失能失智的老人来说,“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是这些家庭的真实写照,失能失智老人可谓是养老服务的“难中之难”。
为解决失能失智老人照护难题,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机构养老55%床位将向失能失智老人倾斜。
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失能失智老人数量迅速增加
有这样一群老小孩,虽然年愈古稀,但却丧失了吃饭、穿衣、走路等基本自理能力,变得和小时候一样需要照顾。而且多种老年疾病使他们变得越来越衰弱,不得不依靠他人才能维持日常生活。
据了解,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失能失智老年人数量迅速增加。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约有1.9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失能失智人数约为4500万,他们的养老及医疗问题直接影响着一亿多户家庭。
失能失智老人怎样康复?谁来照料?如何照护?这不仅仅是依靠儿女或请一位保姆就能解决的难题。
就家庭照护来说,由于失能失智老人的特殊性,且不说家人要牺牲事业回归家庭,大多数的家庭成员无力进行全天候且专业的居家照护。
就算是聘请了24小时的住家保姆进行协助照护,一日三餐、清洁打扫、洗澡擦身等,光是想想都感觉不一定能忙得过来。并且家人和保姆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无法让失能失智长者在家中得到专业有效的照护,而这种照护不仅仅局限于对长者生活上的照料护理,还包括对长者的精神心理方面的疏导以及针对身体疾病的科学护理。
此外,失能失智老人不同于普通老人,他们行动不便,更易受伤,对于居室的环境设施都有着极高的适老化需求。
此前,央视《新闻调查》专题节目曾播出这样一则案例:62岁的刚勇,曾经是留学日本的医学博士,1995年,37岁的刚勇不幸患上脑胶质瘤,虽然做了手术,但是身体状况还是每况愈下,目前右侧偏瘫,生活无法自理,语言交流能力也很弱,妻子和儿子把他送到了养老机构。
刚勇的儿子表示:“像我父亲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专业护理的话,我估计会非常非常危险,有一回,我爸就是有点咳嗽,然后我觉得根本就没事,我妈说不行,她说你看他都打蔫儿了,这种可能就很危险,就赶紧送医院,结果好像就是那次肺炎。”
减缓病情恶化
养老机构帮助长者提升生命质量
失能失智老人,最大的需求就是长期专业的护理。心理、生理、病理,然后护理,对专业性要求非常高。那如何通过合理的照护,提升失能失智长者人群的生活质量,直接有效地解决他们的照护需求呢?
专业的养老护理机构可以帮助失能失智长者减轻病情、延缓发展,提高生活品质并保持尊严。
在安全性方面,像患有失智症的老人一般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和辨别力,他们常常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走失迷路、忘记锁门、忘记关炉火是常有的事,而养老机构可以24小时为老人服务,能给予他们基本安全的生活和护理环境。
在专业性方面,养老机构能够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对老人病情也有一定的应对能力。配备专业的康复设施,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身体康复、记忆、语音、认知等方面的训练。同时专业的护理支持可以有效减缓老人病情的恶化,整体提升老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健康水平。
在持续性方面,失能失智老人的护理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付出的是耐心、细心、恒心,还有经济、精神上的多重考验,对家属来说十分具有挑战性。而养老机构能为老人提供专业、持续性的服务,能为家属减轻一部分压力。
据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介绍:“进入到失能失智状态的这些人,他(们)才是我们真正养老面对的挑战。社会科学院有一个基本的数据,老人进入失能状态那天开始来算,我们把他放在两个环境下,一个是在家庭里面,一个是在养老机构里面,在养老机构里面平均的存活时间基本上是44个月,在家里是27个月,当真正面临失能困境的时候,专业的、相对集中的服务,能够给你提供更加好的这种生命的质量。”
悠然版图养老顾问认为:失能失智老年人对专业养老机构存在着较大需求,现在不少养老机构开辟了失能、半失能老人专区,让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得到了专业护理人员24小时的照护,帮助老人和家属减轻照护压力,解决后顾之忧。随着国家政策将向失能失智老人倾斜,这一群体的养老问题将得到不断改善。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