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市被民政部、财政部确定为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改革试点地区。自此,我市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如今,我市居家、社区、机构的养老服务“三张床”正在融合发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切实增强了老年人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养老不离“家”

2021年11月23日晚,家住八一社区的73岁独居老人高玉霞突然感觉身体不适,立即按下了床头的红色按钮。克拉玛依区云养老服务平台立刻根据呼救信息,帮她呼叫了救护车。因就医及时,如今高玉霞已无大碍。

建立云养老平台,发展智能养老服务是克拉玛依区为老服务工作的新亮点,也是我市巩固社区居家养老成果的方法之一。

我市以不断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身体状况、自理能力、收入水平等要素,积极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2021年,各区民政局对91户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了居家适老化改造;社会组织通过多方筹集资金,为114户高龄、残疾老年人家庭进行了适老化改造,降低了老年人在家中发生意外的风险,进一步提升了居家养老品质。

同时,我市积极引导养老机构延伸服务,养老机构与30个家庭签订了照护服务协议书,将专业服务延伸至居家养老服务中。

不仅如此,我市还围绕老年群体居家养老需求,丰富养老服务供给,70周岁以上老年人基本津贴、65岁以上老年人享受健康管理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21项基本养老公共服务“走”到了我市老年人身边。

今年74岁的白玉翠和76岁的老伴张瑞良是白碱滩区(克拉玛依高新区)新华社区助餐点的常客。“我俩身体都不太好,以前在家都是凑合着吃饭。”白玉翠说,“现在好了,助餐点的饭菜有荤有素,热乎又好吃,一人一餐七八元就能吃得饱饱的。”

为解决社区老年群体用餐需求,我市采取“中央厨房+社区食堂+小区助餐点+送餐入户”或集中送餐的模式,为中央厨房、社区老年食堂、社区助餐点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

通过精准分类扶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我市已有10个社区食堂、15个助餐点和1个中央厨房,能够为老年群体提供餐食服务,方便老年群体就近就餐。目前,老年助餐点(食堂)已提供餐食4万多人次。

“嵌入式”养老

去年11月,南苑南泉社区邻里共享中心建成投用。该中心设置了康养服务区、“铁老汉”志愿服务厅、幸福食堂等区域,老人不仅可以在这里解决一日三餐,还可以学习健康养生知识、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这是我市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养老需求,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的一个缩影。

我市以社区居家养老为重点,逐步推进集日托、全托、上门服务、医养结合等功能于一体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同时推进集日间照料、上门服务于一体的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形成三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日间照料站点63个,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为进一步激发社区养老服务活力,我市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功能,采取“政府资金支持、专业团队运作、社会民众受益”的运营模式,引导社会组织与政府共同参与为老服务。

目前,我市有40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由社会组织运营管理。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链接各类服务资源,面向老年群体开展专业的健康促进服务、生活照料服务、社交支持服务等,促进了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多元化、专业化和普惠性,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为了让老年群体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我市加强政府和社会联动机制建设,把医疗、生活、康复、养护、养老等项目高质量地融为一体,用好用足税费减免、水电暖收费优惠等政策,支持社会力量提供价格可负担的养老服务,保障养老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全市现开放的5家养老院已100%实现医养结合,能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和医疗健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让养老变成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