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已成为各地党委、政府在新发展阶段的工作重点。近日,2022年地方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各地着眼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强部署、划重点、谋发展,扎实推进养老民生实事项目,充分彰显了各地托起老年人幸福晚年的决心。关于养老,各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提出许多观点。


观点1

组建老龄事务部:亟需强有力老年管理机构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鲁晓明:

我带来的第一个提案是建议设立老龄事务部,具体内容还在思考之中。之所以提出这个提案,是因为我认为现行的管理体制不一定完全适应老龄化的趋势。现在老龄事务的问题分散于发改委、民政部、人社部还有卫健委等部门,多头管理,客观上存在“条块分割、难以协调”的问题。

目前来看,我们有国务院下属的国家老龄委,由国务院分管老龄事务的副总理担任主任,其他部委领导担任副主任或成员,但国家老龄委更多是一个议事协调机构。此外,我们还有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要职责就是跟踪办理老龄委的决策事项,研究提出全国老龄工作发展的方针政策和规划,其工作更多带有一种决策咨询的性质。

总体来说,对老龄事务工作的统筹谋划,老年人福祉的有效推进,还有老年人权益的保障以及执法监督等工作,目前还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权责统一的职能机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总数已超2亿6400万。在整个21世纪,我国在人口结构方面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口老龄化,这也使得组建一个稳定的老龄事务部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观点2

加强社会力量参与老龄事业,推动适老性服务落地

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江浩然:

江浩然分析认为,适老服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适老服务保障体系仍不完善;社会资本参与水平参差不齐;适老服务模式不够丰富;多场景适老服务不够贴心。

针对以上问题,江浩然在题为《加强社会力量参与老龄化事业推动适老性服务的落地》的提案中谈到:

(一)加快建立适老服务制度。建议将适老性服务及产品纳入服务业整体统筹,由国家卫健委加快出台细分领域的制度规范,加强政策引导,匹配资金支持,加大宣传推广,建立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老人受益的适老服务体系与制度,逐步培育适老产业走向社会化、多元化以及定制化。

(二)明确社会力量参与适老服务标准。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资本以及个人参与适老服务建设,要明确适老服务机构及产品的标准化工作及监督管理体系,给予合规的社会资本以优先审批、税收减免、低成本资金等优惠扶持政策,引导优质资源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三)不断拓展适老服务范畴。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及社区资源的延展性,细化老年人的物质、文化、精神需求清单,尤其要着重关注留守老人、高龄老人以及失能老人的根本性需求,加快义工队伍、老龄护理以及老龄营养等专业化队伍建设,努力扩大适老服务范围。

(四)大力推广创新型适老服务模式。发挥社会资本的创造性,加大技术与基础设施投资,按照老年人需求门类推广简单易操作的智能移动设备,实现老龄人口、家庭、服务机构以及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提供“足不出户,满足需求”的便捷生活,带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适老服务行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制度与体系。

观点3

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应对人口老龄化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首义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谢文敏:

“老年人更希望住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既可以得到适当照顾,也能随时与子女交流。”她表示,社区居家养老以社区为平台,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可提供对老年人心理和情感上的关怀,应当成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主阵地。

谢文敏建议,为了提高老年人生活的质量,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掘老年人需求,扶持培养综合化、专业化社区养老服务企业,依托社区建立养老服务设施,引入广泛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务。

谢文敏表示,医疗服务是老年人必不可少的部分,老年人养老更需要医疗服务的支持。她建议,应鼓励执业医师到社区进行诊疗性医疗服务,号召社区养老服务企业招聘具有相关专业特长的医师开展非诊疗性健康服务。

为加强服务监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安全管理水平,谢文敏还建议,应建立健全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对养老服务中虐老欺老和收取保证金、发行金融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严厉查处。

观点4

建立智能家居适老化改造示范区

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家用空调事业部创新中心主任李金波:

李金波表示,目前智能家居适老化改造仍面临多重挑战,龙头企业应加速设计、打破智能家居适老化普及制约,同时,应鼓励和支持各行业企业多关注和进入老龄产业赛道,共同完善市场。

在李金波看来,老年人群体由于种种原因难以享受到智能技术带来的便利,同时,城乡老年人收入差距仍很大,农村地区老龄化更明显。对于低收入、欠发达地区的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比例低,居家养老更加困难重重。

对于智能家居适老化如何快速普及,李金波提出三方面建议:

结合城乡差异、因地制宜,制定家庭适老化改造标准,建立智能家居适老化改造示范区;

建立和完善“智能服务型社会组织”的管理机制,切实营造老年人智能生活环境;

鼓励和支持各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制定智能产品适老化设计标准,让更多智能产品更容易被老年人接受和应用。

观点5

为养老护理员营造成长空间

全国人大代表、唐山市截瘫疗养院院长杨震生:

加强对养老护理人员的培养、壮大养老护理人才队伍,这是杨震生近年来一直呼吁并努力践行的事。他在广泛调研中发现,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年龄偏大、技能偏低已成为行业的普遍现象。

在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的背景下,社会对居家照料、上门服务、专业养老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呈日益上升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增强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的荣誉感、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吸引年轻群体进入养老服务队伍至关重要。去年参加全国两会期间,他不仅围绕这一问题提出建议,更在全年的工作中尽己所能,为养老护理员营造成长空间。

初心不改,使命在肩。在近期的调研和实践中,杨震生对加强养老护理人才的培训培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建议:

要扩大养老护理人才培养规模、提升培养质量,尤其要进一步发展养老护理职业教育;

要探索养老护理人才奖励政策,关心支持养老护理员成长,定期组织养老护理员技能竞赛比武活动,为他们营造不断成长的空间;

要打开养老护理人员的成长晋升通道,使养老护理成为有体面有尊严的职业,使更多年轻人能走进来、留得住。

观点6

建议加大在农村养老人群补贴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金李:

“农业、工业是国家发展之根本。如今,农村现状己引起了国家重视。”金李表示,国家还应关心老一代农民。70、80后农民,为国家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倾尽全力供养孩子读书工作,响应计划生育国策使得他们往往更加孤单,难以实现养儿防老。

对此,金李建议,鼓励部分年纪较大的农民工回流,鼓励部分城市老人在当地农村长期居住养老。在他看来,这既能降低养老成本,减轻对于城市资源的挤占,又发挥有条件的城市退休老人余热,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地区特别是城市近郊,在物流电商发展起来以后,生活设施和服务都可以到位。如果再配以适当的医养结合设施解决好老人的日常医疗保障问题,可以提供远高于城市的养老生活性价比。”金李表示,国家加大给予在农村养老人群的补贴,提供经济激励,鼓励养老分流,减少城市公共资源负担。

金李还建议,借助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农村田园康养、旅游度假康养等服务,开发一个庞大的乡村养老银发经济圈。对此,可以推出康养地产项目用地的优惠政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到农村去做康养旅游,制定相应养老考核指标,明确相关税费优惠政策。

与此同时,鼓励部分在城市打工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利用在打工期间所学,发展当地特色产业,特别是通过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科技种田,提升农村产业发展,做好农村产业扶贫。

金李指出,通过结合“回村养老”“发展康养产业,提供城市居民养老解决方案”的方式,做大乡村养老产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也更好吸引部分农村年轻人回乡务工,既解决农村非农就业机会问题,又使得本地甚至外地城市老年人可以在当地农村实现较高物质生活和人工服务水平的养老。

观点7

建议居家养老服务侧重点逐步转向预防保健,引社会力量丰富服务主体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研究所所长张琳:

张琳表示,从实践看,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 第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相关的法律制度及规范性文件有待完善;
  • 第二,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场地仍然缺乏;
  • 第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不足;
  • 第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经验不足,资源整合程度不高;
  • 第五,政策执行偏差;
  • 第六,能力评估标准不一。

为完善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提升社区居家养老的市场化运营和服务供给水平,张琳提出以下建议:

  • 第一,完善基础卫生公共服务;
  • 第二,居家养老服务内容的侧重点应逐步从护理服务转向预防保健;
  • 第三,完善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
  • 第四,促进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 第五,加大对居家养老的宣传力度;
  • 第六,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清单;
  • 第七,丰富服务主体,吸引社会力量进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市场。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两会”在即!关于养老,各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了哪些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