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将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十四五”期间新增老年人口将是“十三五”时期的1.5倍;至本世纪中叶,60岁及以上人口将近5亿,占总人口比例超三分之一。中国老龄化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史无前例。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

实际上,我们看中国人口也会发现类型的趋势,1990年我国人口结构也会发现类似的趋势,1990年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是25.3岁,2000年是30.8岁,今年呢?38.8岁,接近40。

下面这张图,就是中国35个超过500万人口的大城市的年龄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这35个大城市中,有32个城市的中青年(15-59岁)人口比例超过全国平均水平(63.35%)。其中7个青壮年劳动力比率最高的城市:杭州,昆明,厦门,佛山,广州,深圳和东菀,都在南方。而在那些人口低于300万的中小城市中,青年劳动力明显少很多。老龄化程度也一样,全国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是13.5%,大城市中超过这个比例的有13个,主要集中在东北和长三角。而大部分小城市的老龄化程度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绝大部分是在北方。

中国35个超过500万人口的大城市的年龄结构图

同时最近北京大学一项人口研究预测,我国将在2033年进入超老龄社会

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该项研究源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ChinaCDCWeekly)在线刊发的一篇论文,标题为《TrendsandChallengesforPopulationandHealthDuringPopulationAging—China,2015–2050》(中国人口老龄化时期人口与健康的趋势和挑战(2015—2020))。

对于未来人口超龄化,我们必须要有一些应对措施。现行的养老模式有很多,比如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医养结合、互助养老等等。

家庭养老:家庭养老是一种环环相扣的反馈模式。在经济供养上,家庭养老是代际之间的经济转移,以家庭为载体,自然实现保障功能,自然完成保障过程。父母养育儿女,儿女赡养父母,这种下一代对上一代予以反馈的模式在每两代之间的取予是是互惠均衡的,在家庭单位内形成一个天然的养老基金的缴纳、积累、增值以及给付过程。

机构养老:养老机构是社会养老专有名词,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它可以是独立的法人机构,也可以是附属于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组织、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的一个部门或者分支机构。养老机构的服务宗旨是安排、照料、护理好老人,让老年人满意、子女亲属放心,为政府和社会分忧。绝不能只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老人的安危、冷暖和利益,这样的机构将会招致社会舆论的谴责和政府的制裁。

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与医疗服务以及精神关爱服务。主要形式有两种: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服务一般是三无老人。2016年我国老龄人口突破2.3亿大关,老龄人口比例超过老龄化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各地开始对养老福利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应运而生。

医养结合:““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养老与医疗的结合体,一方面要在养老机构中增加医疗服务;另一方面要在医院中增添养老服务。但两方面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这其中包括基本硬件设施的增添、更新以及日常维护,还包括新增工作人员的行政性支出。面对我国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的现实,“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将会吸引更多老年人,但新建养老中心的前期投入成本过高、盈利周期过长等问题成为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阻碍,目前来说成本很大,对钱的要求较高。

互助养老:互助养老是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作为社区养老的补充,互助养老更强调普通居民间相互的帮扶与慰藉。可以是2名专业养老社工,带领200名社区活力老人居民志愿者,组成互助社,解决社区内80%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大幅降低医药费,提升生活质量。

目前来说互助养老是最适合中国的养老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老年人情感需求,满足其被需要的感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儿女的负担。所以,你想好未来要怎么养老了吗?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合适的养老方案又在何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