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迎来参与主体和试点范围的双扩容。
不久前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扩大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的通知》(下称《通知》)已于3月1日起正式实施,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大到全国范围,在原有6家试点公司基础上,允许养老保险公司参加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这意味着快递骑手、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淘宝店主等灵活就业人员可选择这款缴费方式更灵活、缴费金额不固定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试点范围扩大,消费者可以接触到更多具有较强养老功能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更好地满足个人的多层次养老保障需求。
时隔10个月再迎双扩容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且人口结构在不断更迭。2021年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人口达2.64亿人,占比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90亿人,占比13.50%;人口老龄化率与2010年相比,提升5.44%。
同时,随着高龄化、少子化、空巢化程度不断上升,各种老年人慢性疾病和失能失智情况发生概率越来越高,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病牵扯的老年人已经超过了1.8亿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有4000万人,导致全社会劳动力的赡养负担加重。
因此,养老问题成为受到全社会瞩目的焦点话题。自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以来,各市场主体与政府机构纷纷积极参与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提速,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加速形成。而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或将成为未来养老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
“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对我国而言十分有必要。”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候表示,从个人方面看,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是积累养老资产,而非简单的长期储蓄,需要从理念上由储蓄养老转变为投资养老,根据个人情况,既积极参与又量力而行,按照长期投资思路提高这方面的积极性;从金融机构方面看,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不仅是资产的保值,更重要的是资产增值,要切实做好资产配置追求长期投资收益;从政府方面看,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是个人自愿选择行为,需要充分尊重个人的自主选择权,政策制定出台重点是鼓励引导而非强制参与。
实际上,去年5月,银保监会就曾发布《关于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自2021年6月1日起,在浙江省(含宁波市)和重庆市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期限暂定一年,人保寿险、中国人寿、太平人寿、太保寿险、泰康人寿以及新华人寿等6家保险公司参与此次试点。
仔细算来,上述两地的试点仅刚满10个多月,缘何要提前对试点地区和试点公司双扩容?
银保监会表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投保简便、交费灵活、收益稳健等特点已逐渐为消费者所理解和接受,保险公司已初步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经营模式,特别是在服务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以试点之一的重庆为例,重庆银保监局数据显示,自2021年7月12日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的全国首单落地重庆以来,全市已有约3700人投保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累计保费2500万元。在渝投保群体中灵活就业人员占比高达60%,其职业涵盖快递、司机、保安、家政等等,年龄多为40—50岁,多数人选择按月缴纳保费,每月缴费100元—200元不等,符合该群体的收入特征和缴费预期。
基于此,银保监会决定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大到全国范围,同时允许养老保险公司参与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强化养老属性明确划定“红线”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是指以养老保障为目的、领取年龄在60周岁及以上的个人养老年金保险产品。产品设计分为积累期和领取期两个阶段,领取期不得短于10年。产品采取账户式管理,账户价值计算和费用收取公开透明。主要针对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以及灵活就业人员需求,并允许相关企事业单位为其提供交费支持,暂无税收优惠。
资深保险从业者刘佳告诉记者,专属商业养老产品和现有的商业养老产品相比,缴费方式更为灵活;采取“保证+浮动”的收益模式,提供不同的投资组合;退保要求更为严格,引导长期积累养老金;明确年满60岁方可领取养老金,鼓励长期终身领取。
经梳理,记者发现,目前,符合参与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条件的养老保险公司有10家,分别是平安养老、太平养老、国寿养老、长江养老、泰康养老、人民养老、大家养老、新华养老、恒安标准养老、国民养老。
此次《通知》一经公布,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不少保险公司跃跃欲试。
其实,养老保险公司刚被纳入试点范围,相关产品还在研发和申请批准中。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CEO甘为民称:“公司将积极申请产品,争取成为首批开发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养老保险公司;同时,根据专属的要求,不断地打磨产品,针对重点客群,如灵活就业人员,像网约车司机、淘宝店主等等,为他们科学、灵活地打造相关条款。”
值得注意的是,为强化商业养老险公司的养老属性,《通知》为养老保险机构经营业务划定了一道明确的“红线”,提出原则上不得经营保险资产管理业务,包括受托管理保险资金和开展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业务等。除保险资管业务外,监管还要求养老保险机构应持续压降清理现有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
需求有待激发政策力度加大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从事快递和外卖行业的灵活就业人员超1000万人,再加上300多万名网约车司机以及数万名家政、安保人员,灵活就业群体数量庞大,他们的养老需求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此类空白。
对于扩大试点范围的目的,银保监会表示,可以使更多消费者接触到具有较强养老功能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进一步引导和培育养老金融消费观念;有利于推动试点保险公司深入探索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经验,促进和规范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养老保障需求。
据悉,早在试点启动之初,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及灵活就业者就被视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的重要目标群体。截至今年1月底,试点地区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投保近1万人。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的门槛较低,体现了普惠的性质,让低收入者也可以通过保险的方式为养老做一些准备。”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指出,相对而言,低收入者更需要为老年生活储备资金。专属商业养老保险降低了商业养老保险的门槛,让更多人可以通过养老保险的方式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准备。
然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因平均年龄较低、养老保障意识不强、缺乏养老保障长期规划,养老保障需求仍有待进一步激发。
在更大范围推进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更加需要来自监管机构和政府部门的支持。银保监会也在《通知》中要求,各银保监局要加强与当地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协调,做好政策解读,营造试点发展的良好氛围。
此外,目前,保险业也正在推动产品供给侧改革。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的保险保障将是保险业进一步丰富保险产品供给的重要领域。“产品大规模放量尚待进一步政策支持。”西部证券分析师罗钻辉分析称,资管新规落地后,专属养老保险产品的保底收益特征优势更为突出,但目前第三支柱尚处于账户铺设阶段,不涉及税优政策,吸引力有限。
记者:张亚欣
不久前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扩大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的通知》(下称《通知》)已于3月1日起正式实施,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大到全国范围,在原有6家试点公司基础上,允许养老保险公司参加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这意味着快递骑手、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淘宝店主等灵活就业人员可选择这款缴费方式更灵活、缴费金额不固定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试点范围扩大,消费者可以接触到更多具有较强养老功能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更好地满足个人的多层次养老保障需求。
时隔10个月再迎双扩容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且人口结构在不断更迭。2021年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人口达2.64亿人,占比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90亿人,占比13.50%;人口老龄化率与2010年相比,提升5.44%。
同时,随着高龄化、少子化、空巢化程度不断上升,各种老年人慢性疾病和失能失智情况发生概率越来越高,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病牵扯的老年人已经超过了1.8亿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有4000万人,导致全社会劳动力的赡养负担加重。
因此,养老问题成为受到全社会瞩目的焦点话题。自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以来,各市场主体与政府机构纷纷积极参与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提速,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加速形成。而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或将成为未来养老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
“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对我国而言十分有必要。”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候表示,从个人方面看,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是积累养老资产,而非简单的长期储蓄,需要从理念上由储蓄养老转变为投资养老,根据个人情况,既积极参与又量力而行,按照长期投资思路提高这方面的积极性;从金融机构方面看,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不仅是资产的保值,更重要的是资产增值,要切实做好资产配置追求长期投资收益;从政府方面看,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是个人自愿选择行为,需要充分尊重个人的自主选择权,政策制定出台重点是鼓励引导而非强制参与。
实际上,去年5月,银保监会就曾发布《关于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自2021年6月1日起,在浙江省(含宁波市)和重庆市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期限暂定一年,人保寿险、中国人寿、太平人寿、太保寿险、泰康人寿以及新华人寿等6家保险公司参与此次试点。
仔细算来,上述两地的试点仅刚满10个多月,缘何要提前对试点地区和试点公司双扩容?
银保监会表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投保简便、交费灵活、收益稳健等特点已逐渐为消费者所理解和接受,保险公司已初步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经营模式,特别是在服务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以试点之一的重庆为例,重庆银保监局数据显示,自2021年7月12日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的全国首单落地重庆以来,全市已有约3700人投保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累计保费2500万元。在渝投保群体中灵活就业人员占比高达60%,其职业涵盖快递、司机、保安、家政等等,年龄多为40—50岁,多数人选择按月缴纳保费,每月缴费100元—200元不等,符合该群体的收入特征和缴费预期。
基于此,银保监会决定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大到全国范围,同时允许养老保险公司参与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强化养老属性明确划定“红线”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是指以养老保障为目的、领取年龄在60周岁及以上的个人养老年金保险产品。产品设计分为积累期和领取期两个阶段,领取期不得短于10年。产品采取账户式管理,账户价值计算和费用收取公开透明。主要针对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以及灵活就业人员需求,并允许相关企事业单位为其提供交费支持,暂无税收优惠。
资深保险从业者刘佳告诉记者,专属商业养老产品和现有的商业养老产品相比,缴费方式更为灵活;采取“保证+浮动”的收益模式,提供不同的投资组合;退保要求更为严格,引导长期积累养老金;明确年满60岁方可领取养老金,鼓励长期终身领取。
经梳理,记者发现,目前,符合参与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条件的养老保险公司有10家,分别是平安养老、太平养老、国寿养老、长江养老、泰康养老、人民养老、大家养老、新华养老、恒安标准养老、国民养老。
此次《通知》一经公布,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不少保险公司跃跃欲试。
其实,养老保险公司刚被纳入试点范围,相关产品还在研发和申请批准中。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CEO甘为民称:“公司将积极申请产品,争取成为首批开发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养老保险公司;同时,根据专属的要求,不断地打磨产品,针对重点客群,如灵活就业人员,像网约车司机、淘宝店主等等,为他们科学、灵活地打造相关条款。”
值得注意的是,为强化商业养老险公司的养老属性,《通知》为养老保险机构经营业务划定了一道明确的“红线”,提出原则上不得经营保险资产管理业务,包括受托管理保险资金和开展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业务等。除保险资管业务外,监管还要求养老保险机构应持续压降清理现有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
需求有待激发政策力度加大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从事快递和外卖行业的灵活就业人员超1000万人,再加上300多万名网约车司机以及数万名家政、安保人员,灵活就业群体数量庞大,他们的养老需求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此类空白。
对于扩大试点范围的目的,银保监会表示,可以使更多消费者接触到具有较强养老功能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进一步引导和培育养老金融消费观念;有利于推动试点保险公司深入探索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经验,促进和规范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养老保障需求。
据悉,早在试点启动之初,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及灵活就业者就被视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的重要目标群体。截至今年1月底,试点地区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投保近1万人。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的门槛较低,体现了普惠的性质,让低收入者也可以通过保险的方式为养老做一些准备。”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指出,相对而言,低收入者更需要为老年生活储备资金。专属商业养老保险降低了商业养老保险的门槛,让更多人可以通过养老保险的方式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准备。
然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因平均年龄较低、养老保障意识不强、缺乏养老保障长期规划,养老保障需求仍有待进一步激发。
在更大范围推进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更加需要来自监管机构和政府部门的支持。银保监会也在《通知》中要求,各银保监局要加强与当地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协调,做好政策解读,营造试点发展的良好氛围。
此外,目前,保险业也正在推动产品供给侧改革。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的保险保障将是保险业进一步丰富保险产品供给的重要领域。“产品大规模放量尚待进一步政策支持。”西部证券分析师罗钻辉分析称,资管新规落地后,专属养老保险产品的保底收益特征优势更为突出,但目前第三支柱尚处于账户铺设阶段,不涉及税优政策,吸引力有限。
记者:张亚欣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