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日益增多,适老化改造逐渐步入千家万户。

一位不愿具名的民政系统官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适老化改造主要是根据老年人的身体情况、起居住行等特点,在基础设施建设、家庭生活环境以及数字应用等方面进行适度功能改造,使之贴合老年人的需要。

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下称《规划》),推进公共环境无障碍和适老化改造成为部署重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发现,适老化改造已经延伸至家庭、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运动健身场所等多个场景。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董登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我国绝大多数老人是在居家社区养老,因而家庭与社区是适老化改造的核心。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将适老化改造与信息化、智能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相结合,为老年人打造更为便捷暖心的生活环境。

“十四五”支持200万户特困家庭改造

“我父亲上了年纪,平时我最怕他在家摔倒,尤其是老人如厕、洗浴时更加担心。”家住上海市闵行区的程先生告诉记者。

2021年底,程先生经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在上海市居家环境适老改造服务平台上申请了改造项目。服务团队上门后对淋浴区加装了移动可折叠淋浴凳,让老人可以坐姿洗浴,还安装了高度可调的淋浴花洒,围绕马桶、洗浴区等重点区域加装了扶手,同时在原有瓷砖上涂刷防滑材料或铺设防滑垫。“这样一来,护理老人如厕洗浴时又多了一份安全感。”程先生说。

上海市自2012年起便开始实施低保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室适老化改造项目。自2020年起又探索“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家庭自负一点”的资金分担机制,进一步开展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项目试点。2021年已完成5000余户改造任务,覆盖全市16个区51个街道。

在全国范围内,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也正有序铺开。2022年2月,民政部等4部门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间支持200万户特殊困难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

董登新表示,政府应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的养老服务承担兜底责任,同时应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其中,譬如引导专业养老床位进家庭,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缩短社区服务与家庭养老之间的距离等。

家庭和社区是适老化改造的主阵地。《规划》指出,提升社区和家庭适老化水平。有序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小区路面平整、出入口和通道无障碍改造、地面防滑处理等,在楼梯沿墙加装扶手,在楼层间安装挂壁式休息椅等,做好应急避险等安全防护。有条件的小区可建设凉亭、休闲座椅等。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等的适老化改造。推动将适老化标准融入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经济困难的失能、残疾、高龄等老年人家庭实施无障碍和适老化改造。

前述民政系统官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社区适老化改造工作的当务之急。“在缺乏电梯的居民小区,居住在高层的老人只能终日呆在家里,身心健康都受到很大影响。”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近年来关注到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尤其是加装电梯问题。他向记者表示,目前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仍在起步阶段,存在软硬件设施不足、资金筹集存在一定困难、相关业主难以达成一致、适老化改造标准缺位,尚未建立统一市场等问题。

“社区配套设施无法适应老年人需求已成为当前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的主要障碍。针对居住环境适老化改造,老年人对解决多层住宅楼梯改造或加装电梯不足、无障碍设施不足、老年人服务设施不足、公共设施不足或缺少维护等问题的需求较为迫切。”郑秉文说。

郑秉文建议,应加大筹资力度,推动适老化改造多元化筹资;充分发挥街道和社区的作用,将适老化改造纳入基层组织工作目标;法律层面应充分发挥居民意愿调节作用;同时应完善标准体系,提高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品质和效率。

在2021年11月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负责人汪科表示,2019年以来,全国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2万个,惠及居民2000多万户。各地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近2万部,增设或改造提升养老、助餐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近3万个。

便捷老年人就医健身需求

问诊就医同样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高频活动。3月17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来到北京市朝阳区双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来就诊的人员近90%都是65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为此中心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适老化改造。中心门口设置有无障碍坡道,一旦注意到就诊老人行动不便,接待人员将呼叫同事推出轮椅,帮助老人进入中心。

中心的理疗科设置在二楼,而这正是许多老年人的就医地点。2013年,中心在一楼扶梯处加装了一部无障碍升降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坐上升降椅后系紧安全带,便可直达理疗科,无需再攀爬台阶。中心二楼同样配备有轮椅与服务人员,畅通老年人的进出通道。

记者注意到,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处,中心将家庭医生的个人微信二维码制作成相框,摆放在桌面上。为方便不熟悉智能应用的老年人,相框上附有医生的手机号码,老人可直接电话联系医生。

适老化改造也进一步延伸至运动健身场景。劲松北社区是北京市首个引入社会机构、利用社会资本开展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的项目试点社区。3月17日中午,记者来到劲松北社区中心公园走访。尽管天空飘起雪花,但乒乓球场依旧热闹非凡。

72岁的朱来英老人告诉记者,每天中午他都要来到乒乓球场出出汗,而此处非常适合老年人进行健身锻炼。“地面进行了塑化处理,运动过程中不伤膝盖。球场装有顶棚和隔板,即使是雪天,我们几个老年球友也可以照常运动,并且不用为了捡球折腾时间。”

在江西南昌,瑞祥嘉苑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则设置了老年健身房,配备了一系列适合老年人身体机能特点的健身器材,方便老年人进行跑步、推胸、勾脚、扭腰等简单的活动。

为该老年活动中心提供健身方案设计的是舒华体育公司。舒华体育品牌总监王伟伟向记者表示,相关产品在设计时采用了加长扶手设计,降低了机台高度,设置有橡胶减震块,注重保护老年人运动安全。同时考虑到老年人力量薄弱的特点,采用液压缸阻抗设计,使老年人进行肌肉力量练习的同时可有效保护关节。此外为方便老年人操作,产品应用了加大版按键设计,简单识别易上手。

推动公共场所适老化改造则是《规划》提及的另一重点。《规划》要求,大力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大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公共交通工具等适老化改造力度,在机场、火车站、三级以上汽车客运站等公共场所为老年人设置专席以及绿色通道,加强对坡道、电梯、扶手等的改造,全面发展适老型智能交通体系,提供便捷舒适的老年人出行环境。推动街道乡镇、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环境适老化改造。

前述民政系统官员称,硬件适老化改造固然关键,适老型智能应用开发,公共场所适老化服务能力的提升也同样不容忽视。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适老化改造“进行时”:家庭和社区成主阵地,医疗健身场景渐覆盖